①聖徒弗蘭茨(1181一1226)——生於義大利的阿西西,又名弗蘭西斯卡,原名吉奧瓦尼·貝爾南多納。——譯者
〈357〉
奴隸制的蛻變;奴隸制披上了宗教的外衣;道德使奴隸制神聖化了。
〈358c〉
勤奮、謙虛、嘉許、不偏不倚,這些同樣是自主信念、偉大的創造才能、轟轟烈烈的目的設定、高貴的自為存在等的重重障礙。
〈358d〉
問題不是前導(——要是這樣,人們最好成為牧人即群畜的急需)的問題,而是賦予獨立能力的問題,它是另外一種能力。
〈890〉
長遠來說,人的渺小化應該被認為是唯一的目的。因為,首先要建立廣泛的基礎,以便一種強大型別的人能夠立於其上(迄今為止,一切強化的型別的人都處在低賤者的水平上——)
〈994〉
絕對的信念:上層的價值感和下層的不同。下層的人缺乏豐富的經驗,由下而觀上,必然會產生誤解。
〈706〉
〃生命的價值〃。——生命乃是個別狀況;人們應該為一切生命辯護,而不僅僅是為個別生命。——這個辯護原則乃是生命用以說明自身的東西。
生命僅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因為生命乃是權力增長形式的表現。
〈709〉
我認為,我們不會把我們的〃合意性〃變成審判存在的法官!
我認為,我們也不再把發展(譬如精神)的最終形式作為發展的〃自在〃原因!
〈833〉
奧芬巴赫:帶有伏爾泰精神的法國音樂,自由、縱情,帶有譏諷味道的不高明的訕笑;但是,明快,由機智而終至平談無奇(——他不施脂粉——),而且沒有嬌揉造作的、病態的、或金色維也納式的感性。
〈462〉
原則革新:用純自然主義的價值取代所謂〃道德價值〃。道德的自然化。
用統治產物學說取代所謂〃社會學〃。
用文化綜合體(我的利益優先)取代所謂〃社會〃(同各個部分相關的總體)。
用慾望的遠景觀取代所謂〃認識論〃(慾望的等級制屬於這一學說的一部分。各種變態慾望,它們的高等秩序,它們的〃精神性〃)。
用永恆輪迴學說取代〃形而上學〃和宗教(這個學說乃是馴育和選擇的手段)。
〈712〉
〃上帝〃乃是至高無上的要素,生命乃是永恆的神化和非神化過程。但是,其中沒有價值的頂點,而有權力的頂點。
徹底清除機械論和質料,因為,這兩者都只不過是低賤等級的表現形式,慾望(即〃權力意志〃)的非精神化形式。
從生成的頂點(即最奴隸性基礎上的權力產生的最高精神化)的倒退,乃是這種最高階的力的結果,它反對自身,既然它已無力組織任何東西,就把自身的力用於分解了……
a)戰勝群居的程度日益增高,使得群居侷限於一個較小然而是強有力的數量上;
b)戰勝特權者和強者的程度愈高,民主主義就愈得勢,最終造成無政府因素氾濫。
〈687〉
精神性中的過剩之力,給自身提出新的目標;作用不單純侷限在對低賤階層,或對有機體、〃個體〃的儲存發號施令和指導方面。
我們多於個體,因為,我們依然是整個鏈條,肩負著這個鏈條的未來的一切使命。
〈1002〉
人如何使自己成為不朽……(《神曲》《地獄篇》第15歌第85行)①
①原文為義大利文,引文參見《神曲》《地獄篇》新文藝出版,1954年上海出版第109頁。——譯者
〈101〉
康德,他使英國人產生的認識論的懷疑論對德國人來說成了可能:
1、因為,他喚起了德國人對道德和宗教的需要,對懷疑論的興趣。同時,出於同樣的原因,新學者利用懷疑論作為柏拉圖主義的準備(空洞的奧古斯丁)。又如巴斯噶,他甚至利用道德論的懷疑論來強調(〃維護〃)對信仰的需求;
2、因為,是他用經院哲學美化和打扮了懷疑論,從而為德國人的科學形式審美所接受(因為洛克①和休謨本來就過於開朗、過於明晰,按德國人的價值本能來說,則是〃過於膚淺〃——)。
①約翰·洛克(1632…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