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要求和履行的〃責任心〃方面,要體現軍紀(誇獎不會再有了……)。
〈578〉
認識論本身的道德價值:
信仰理性——為什麼不懷疑呢?
〃真實的世界〃應該是善的世界——為什麼?
虛假、變幻、矛盾、鬥爭被斥為不道德,因為要求進入一個沒有這一切現象的世界;
構想出一個先驗的世界,以便給予〃道德自由〃一席之地(在康德那裡);
辯證法乃是通向美德的道路(在柏拉圖和蘇格拉底那裡:一目瞭然,原因在於詭辯術被認為是通向非道德的途徑);
時間和空間是合乎理念的。因此,在事物的本質裡面存在著統一性,這樣,〃罪惡〃沒有了,弊端沒有了,不完美性也沒有了——為上帝辯護。
伊壁鳩魯否認認識的可能性。因為,他維護作為至高價值的道德(以及快樂主義)。奧古斯丁幹了同樣的事,後來是巴斯噶(〃衰退的理性〃),為了對基督教價值有利;笛卡兒蔑視一切變化的東西,同樣也看不起斯賓諾莎。
〈33〉
出現悲觀主義的原因:
1.迄今為止強大無比的生命和前途無量的慾望慘遭譴責,因此生命詛咒自身;
2.人的與日俱增的果敢精神和懷疑的勇氣,認識了不可替代的生命本能,並且嚮往生命;
3.唯有對沖突毫無所知的極平庸者人丁興旺,高等的種類生不逢時,反而作為蛻變產物自慚形穢——另一方面,平庸者卻自命為目的和意義,盛氣凌人(——誰也無法回答〃目的〃
何在——);
4.不能感受痛苦、不安,侷促和忙碌持續增長…整個頻繁的活動即所謂〃文明〃的形象化日益變得容易,面對這種龐大的機體,個別人會變得氣餒,屈服。
〈380〉
1.歪曲歷史原則,為的是叫歷史證明道德估價;
a)一個民族的沒落和衰敗;
b)一個民族興旺發達和美德;
c)一個民族的鼎盛時期(〃它的文化〃)是道德水準的結果。
2.原則上歪曲了偉人、偉大的創造者、偉大的時代;人們硬說信仰是偉人的功業:但是,不假思索、懷疑、〃非道德〃、允許放棄信仰等,都屬於偉大的特性(凱撒、腓特烈大帝①、拿破崙;但也包括荷馬、阿里斯托芬②、達·芬奇、歌德)。
①腓特烈大帝(1712…1786)——普魯士國王,也譯為弗里德里希大帝,即後來的老弗裡茨。——譯者
②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前388)——古希臘悲劇大師。——譯者
人們總是避而不談主要問題,即這些人的〃意志自由〃——
〈894〉
我所反對的東西:只知一般中有非凡的種類發動戰爭——而不知常規的持續存在乃是非凡價值的前提。譬如,女人儘管不特別需要博學,但她們卻想完全改變自己的地位。
〈274〉
道德是何人的權力意志?——自蘇格拉底以來的歐洲史有個共同點,就是試圖把道德的價值抬高到統治地位,超越一切其他的價值,因而它不僅應該是生命的元首和法官,也應當是:1.認識;2.藝術;3.國家和社會事業的元首和法官。要〃變得更美好〃,這就是唯一的使命,其餘一切都是為此服務的手段(或是同干擾、阻礙、危險抗爭;甚至同毀滅抗爭……)——
中國發生著相似的運動。印度也有相似的運動。
道德價值的權力意志意味什麼呢?這個意志在地球上有過空前的發展。
答:……它背後藏著三種權力:1.群畜反對強者和獨立者的本能;2.受難者和敗類反對成功者的本能;3.平庸者反對傑出者的本能。——這個運動無比優越,因為其中夾雜著無數殘暴、欺詐、偏頗、推波助瀾(因為,道德同生命基本本能鬥爭的歷史本身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非道德……)。
〈296〉
心理學方面犯的重大罪行:
1.一切痛苦,一切不幸都被不正當的行為(過失)搞得面目全非(因為人們剝奪了痛苦的無辜);
2.一切強大的快感(縱情、快感、凱旋、自豪、魯莽、認識、自信和自在的幸福)被認為有罪,是誘惑、是可疑;3.軟弱感,最內在的怯懦,把缺乏自信硬是冠以聖名,並且教誨人們,這是最值得希望的;
4.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