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80年代的香港歌壇將會迎來百家齊放,女歌手湧現出梅豔芳、葉倩文、林憶蓮等等歌壇天后,男歌手有許冠傑、張國榮、張學友。。。。。。。
梅豔芳能在香港樂壇黃金年代立足,並被尊為大姐大,音樂上的潛力自然非常強勁的!
————
這一段時間,張少傑很多的精力,投身在《摩登保鏢》電影的拍攝。
不過,金庸老爺子那邊,還有黃玉郎那邊,他都要緊張的應付著。
眼前來說,香港電影圈子,能夠增強張少傑的影響力。
不過,長遠來看還是內地市場的利益更大!在未來,金庸被內地承認之後,他的影響力之大,甚至超過嘉禾、TVB、新藝城三大香港電影公司的總和!
香港影視行業,在中國國內的市場,基本都是小打小鬧。
而金庸的作品,在內地則是大殺四方!
除了金庸的小說,在內地未來平均每年都能夠獲得幾百萬的稿費之外。
金庸的作品的電視劇、金庸作品改編的遊戲,每年在文化產業中,創造幾十億人民幣的產值。
說實在的,後來很多人盲目的崇拜《哈利波特》認為,這部英文魔幻作品之成功,是中國所有的作家不能相比的。
實際上,比讀者數量——金庸的讀者並不少於J。K。羅琳。
比小說改編收益——金庸作品所改編的眾多網路遊戲創造的產值,並不低於《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
金庸這顆大樹,自然要牢牢抓住!有金庸籠罩自己,未來至少在電視劇、網路遊戲領域,張少傑會擁有極強的話語權!
當然了,對於玉郎國際公司的佈局,張少傑也是相當的盡心的。
香港電影行業發展的比較早,在50年代初,就有大量的上海電影界人士,揮軍香港,在香港再次創業。邵氏公司早期的人馬,其實也是中國國內,上海的那班子優秀電影人才!
在50年代,邵氏公司開始擺脫了舞臺戲、京劇等等元素,對於中國電影發展的制約。邵氏除了嘗試了黃梅戲、武打電影之外,更是大量的模仿歐洲、好萊塢等等電影**地區的橋段。透過廣泛的學習全世界電影行業的經驗,香港電影行業正式完成了國際化、商業化的轉型。
到了60年代,邵氏兄弟那樣大公司壟斷整個產業,從製片、後期製作、到發行、院線等等方方面面。
70年代,嘉禾破壞了邵氏公司壟斷整個產業,使得香港電影行業充滿了生機。
到了80年代,香港電影行業,在大量是製片公司的推動下開始騰飛,在國際市場上,香港電影海外票房收入,僅僅次於好萊塢。
香港電影行業,是經過了邵氏時代、嘉禾時代、群雄逐鹿時代,三個時期,這才逐漸走向了輝煌。
而香港漫畫產業,因為起步較晚,所以還遠遠不如電影行業發達。
事實上直到70年代,黃玉郎創立玉郎機構,整合香港漫畫人才,香港的漫畫行業才真正步入正軌!
黃玉郎對於香港漫畫的貢獻,相當於邵逸夫對香港電影行業的貢獻!
但是,80年代初,香港的漫畫產業,還太幼小了!
從60年代末,黃玉郎連載《龍虎門》算起,整個香港漫畫產業商業化發展,才僅僅有十多年!
相比已經迅猛發展了30年的香港電影行業,現在香港漫畫產業至少落後於香港電影產業20年!
香港的漫畫產業,在發展之初,必須有一個巨大的公司,壟斷一切資源,推動行業規模的快速發展。
等到行業形成規模之後,大公司壟斷全域性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阻礙,才需要分裂成眾多小公司!
張少傑無論是為了實現自己在華語娛樂、文化產業的理想也好,是為了香港漫畫產業未來著想也罷,現階段,自然要大力扶持玉郎國際的!
張少傑還想“寫”《無限恐怖》呢,想想《無限恐怖》涉及到的電影、遊戲版權多達十多部,就令人頭疼!
有些,還沒有拍攝的電影、還沒有製作的遊戲,比如《生化危機》、《咒怨》、《鬼神傳奇》、《變形金剛》之類的,可以先讓玉郎國際公司製作成港漫之類的。
將來,授權給其他公司拍電影、做遊戲之類的,那麼張少傑無侵權寫《無限恐怖》的夢想就能實現了。
當然了,少量幾部《異形》、《指環王》這類已經發布的作品,花錢購買授權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