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同好者興趣!
這篇文章發表的當天,就有讀者寫信給《明報》說道:“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在20世紀尾聲,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改革開放政策剛剛實施,新的機遇面前,是否能夠走上一條崛起之路,廣受十億華人的關注。以史為鑑,可以明興衰。張少傑先生《大國崛起》立意很高,史料嚴謹,並選擇曾經冷門的小國葡萄牙的興衰作為第一篇,而非英、美、蘇等等眾所所周知大國的歷史,更是難得可貴!期待少傑先生後文保持開篇的歷史高度和思想高度!”
一名國學家寄信說:“閱讀《大國崛起》
這一篇文章,起初是不屑,後來見到作者的講述,不浮躁,不標新立異,文章的中心思想,卻是讓人動容。當代的《資治通鑑》!這是吾之觀感….,而香港大學的一名歷史教授,閱讀了《明報》中連載的《大國崛起》後高興的買了100多份報紙,派發給他的學生,說道:“今天不用我講課了!部讀《明報》上《大國崛起★葡萄牙》篇,下節課,大家給我上交一份讀後感,寫不好的,自重,會扣本學期的學分!”
一群學生唉聲嘆氣中,紛紛開始爭相閱讀<;大國崛起》……香港《新華社》的負責人,閱讀了《大國崛起》之後,情緒激動,電話聯絡北京。向新華社的總社負責人,說道:“香港《明報》出現一篇格局宏大文章,我希望這篇文童,能被轉交到中央首長們的手中!
“哪一篇?”
“《大國崛起》!”
獲得《大國崛起》在《明報》上已連載,並且迅速激起了反響,張少傑是比較竊喜的。
事實上,這一部的作品,張少傑並不是純粹的抄襲。
而是透過央視版《大國崛起》,唐晉實體書版《大國崛起》,香港七VB版《大國崛起》,以及在後來網際網路上眾多的歷史興衰討論帖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甚至一些架空歷史小說中的一些強國觀點,張少傑也是拿來借用。
當然了,文中所用的史料,都是原本《大國崛起》的。畢竟《大國崛起》無論是電視紀錄片,還是實體書,都是有一群的歷史專家在不斷糾錯,BUG已經很少了。
到了總結性質的文字的時候,張少傑覺得原版的《大國崛起》文字千千澀,看去來趣味性並不是很強。
所以張少傑採用了小說家的講述手法,將總結性質的文字,寫的更有趣一些。
而且,張少傑站在重生者是角度來看問題,有時候不免有點“先知”的味道。
事實上這一類的政治評論,歷史評論之類的強國著作,很多很多的作者,都自信滿滿的預測未來。
不過有人預測準了,有人預測錯了!
比如96年的那本《中國可以說不》這部著作,就是一本預知奇書,表面看有點像最艮風80年代的《日本可以說不》這部書。不過《日本可以說不》出版沒有幾年,就被美國人廣場協議操縱日元匯率剪羊毛了,從此之後日本經濟大幅度是衰退,從90年代到2011年長達20年的時間,日本經紀還是停留在80年代末期的水平。
如果計算通貨膨脹因素的話,其實2011年後日本人的人均購買力,僅僅相當於80年代末期時候的二分之一。
《中國人可以說不》這本書預言,中國未來經濟快速發展,會迅速超過大多數的工業強國,並且認為一一“不出15年,西方經濟必然要出大問題。”、“美國財政年年有大量赤字,靠增稅和借債彌補。美國公司的負債額巨大,美國人用分期付款方式買房、買汽車、交學費,欠銀行鉅額債務……現在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是‘花兒女的錢’,’這輩子吃了下輩子的飯’。無論用哪一種經濟學來分析,這種局面也維持不久。”
並且,在96年中國普通人並沒有多少信心能夠短時間經濟快速崛起的時候提出“只要我們挺過10…15年,世界局勢會出現有利於我國的大變化”、“在金融方面要早做準備,預防‘美元崩潰’和‘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96年的時候,《中國可以說不》提出這麼一系列先知卓見的觀念,並且隨著時間發展,這些預言,一個又一個的兌現。
2007年之後,在網路上,很多的中國網民,紛紛將這本書奉為神書!
張少傑寫《大國崛起》的時候。就隱晦的將一些未來的預言,放在書裡面。
如果能夠讀懂,並且認同張少傑觀點的,肯定會受益無窮。
如果對張少傑的一些“大膽預測”不屑一顧的,肯定是對方的一大損失!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