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刺激後,反而發奮圖強,回國報效,這些選擇了回國的早期公派人才,後來無論是選擇做官、科研、還是經商,都紛紛成為了權勢、權威人物。
而大多數目光短淺,早年留在海外不肯回國的,看著國內的日新月異發展,早期選擇回國的同學們,紛紛飛黃騰達,大多數都產生了“羨慕妒忌恨”的失落感。
張少傑搖頭說道:“30年內,達不到發達國家水平!”
眾名官員們紛紛表示出“果然如此”的失望。
不過,張少傑微笑說道:“中國人均GDP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麼GDP則會是美國的3倍以上,相當於歐美所有列強的總和,想要30年做到這樣的壯舉,這也確實不太實際!”
聽張少傑的語氣,眾人又覺得精神一振。
張少傑侃侃而談,說道:“人家歐洲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發展了幾百年,在全球殖民掠奪了幾百年的利益,才達到了現在這樣的經濟水平。而美國,也是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才成就世界頭號工業、經濟、科技各個領域的霸主。我們中國這麼一個大的國家,同比的物件,肯定不是新加坡這樣的小國,甚至不是和日本去比較。而是與美國、歐洲相比!美國、歐洲的崛起那個不是超過百年積累?所以中國想要崛起,需要做好臥薪嚐膽幾十年、上百年的決心,將農業、工業、交通、教育、科技、金融、民生、文化等等各個領域都逐步達到先進水平。才有希望,在未來的國力競賽中,取得優勢地位!”
“紡織、鋼鐵、石化、水泥、造紙、玻璃這樣的基礎產業,並不複雜,只要我們模仿發達國家現成的經驗,去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產能,提高技術水平。隨著我們的城市化、工業化程序加速。用不了30年,我們中國的這些傳統產業的產能,能夠超過歐洲、美國、日本多個多家的產能總和。”
“電視、冰箱、電風扇、空調等等,各種的家用電器,這都並非是高科技產業,而是勞動密集產業。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過高,必定要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產能,這是百年難逢的巨大發展機遇。我們不去爭取,就被別的發展中國家爭取了……需要想辦法,用我們國家威本低廉、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勞動力,用我們僅次於發達國家的工業基礎配套設施,以及中國10多億人口大市場未來的發展遠景,去吸引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向我們國家轉移產能。發達國家很多的夕陽產業,拿到我們國家,都能夠變成朝陽產業。原本不能賺錢的產業,都能賺錢了,這就是我們中國市場對於他們的最大誘惑力!只要發達國家的產能,轉移到了我們國家,他們的相關的技術,就不可避免的被我們數千萬,數億計的工人們,透過在生產線上的勞動,去思考、去領悟、去吸收。而且,我們還可以透過這些外資企業的工廠,產品出口海外,換取了外匯。而那些外匯,則可以幫助我們引進裝置、技術!…,.”今天遇到的,都是憂國憂民人士,張少傑不免興致很高,向他們講解了一些見解。
張少傑由於穿越者的因素,見識自然是遠遠超過了當代人。
這些公派留學考察的公務員,在新加坡名說是學習,其實只是感覺到走馬觀花,只看到城市的繁華,對於新加坡經濟的真正崛起的奧秘,並沒有悟出來。
但是,今日眾人聽了張少傑的講解,不免紛紛有種恍然大悟之感。
傳統的產業談到了之後,張少傑又開始講到新興的高科技產業。比如,個人計算機、移動通訊等等領域。
“1億噸的鋼鐵產量,在我看來,都是遠遠不如英特爾、蘋果公司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未來這些高科技企業,市值會達到幾千億美元,一家公司的利潤,都將會達到幾十億、上百億美元!”張少傑說道這些高科技企業的時候,讚揚、欣賞語氣,遠遠超過了講述傳統行業。
與這幾名內地的官員,談了一個多小時。
之後,眾人交換了聯絡方式,算是結交了一份友誼。
張少傑對於自己的這番話,能夠對於那幾名官員,有多少的影響,並不擔心。
因為,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的,從78年之後,中國就一直沿著既定的改革路線在滾滾向前。
後來,21世紀一些精力充沛的網民,驚訝的發現。8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經濟改革專家們,已經規劃了未來30年的發展路徑。
而當年,在那份經濟規劃檔案上那些署名的專家、學者們,有的移民、有的思想動搖、有的成為叛國自勺間諜了。
絕大多數的專家們,都早就忘記了當年充滿激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