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經濟週期的規律,而不敢對抗經濟週期。
更何況,張少傑這一名小小的作家暱?
對於此時香港經濟的不景氣,張少傑也只能儘自己一份力量。
比如,讓天下出版、德間文庫、WORD科技、寶龍電影、小霸王遊戲、龍騰娛樂等等多家旗下公司,多在媒體刊登招聘廣告、徵稿資訊,讓更多人有口飯吃。
以張少傑此時的力量,大約能夠在香港當地,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這些崗位主要集中在出版、軟體業、遊戲產業、電影產業、娛樂經紀等等領域。
而正是因為,這殷時間的工作不太好找。
使得張少傑的公司,開始不斷接受到了許多人才的應聘。
而也有不少的失業者,開始嘗試以寫小說、畫漫畫、寫劇本等等方式謀生。這道使得天下出版公司受到的漫畫投稿數量激增,而寶龍電影每月也收購5部以上的劇本,至於龍騰公司簽約藝人數量也是大增。
更牛逼的則是WORD科技、小霸王遊戲兩大公司,不但接受了大量的香港、臺灣的青年們前來投奔,而且一些美國、歐洲的技術人才,也紛紛慕名而來。
對於張少傑的企業來說,1981年這是大力收攏人才的機遇。
則對於此時大多數的傳統行業來說,則是巨大的蕭條與危險。當前的世界經濟還未讀過70年代的滯漲時期的影響,依然顯得不景氣。
加上英國政府在香港租期即將到來,談判關鍵時刻,英國政府居然丟擲了“主權”、“治權”的花招,試圖以承認主權歸中國,但是希望中國政府依然讓英國人治理的變相殖民方式,保證香港的殖民利益。
中國政府自然是否定這種方案。
雙方的談判,頗有火藥味。
由於,英國在南美洲為了馬島這塊鳥不生蛋的殖民地,也與阿根延政府展開了激烈的海戰。香港的經濟利益,顯然比馬島要龐大百倍。
中英雙方會不會因為香港問題爆發戰爭?
正是因為這種巨大的恐懼和陰影存在。普通的市民倒也淡定,然則一些財團和精英們卻多是杞人憂天,一副惶惶不可終日姿態。
部分英資財團,以及華人買辦階層,稍微風吹草動,便將資產轉移至見澳洲、加拿大等地。而資產轉移至海外,水土不服、根基薄弱,導致鉅虧,又使得這些財團懷戀香港,之後又灰溜溜回到香港。來回折騰幾回,使得這些老牌的英資財團,資本規模不斷的縮水。
這種世道下,香港股市自然不能有良好的表現。
比如,自1981年6月股市創下1810多點新高之後,開始不斷的在1500點—1800點之間震盪整理了半年。高位震盪,對於有經驗的投資者來說,都會意味著,這是典型的主力資金不斷出逃的跡象。
然則,大多數小股民對於這種現象,則是置若罔聞,依然試圖在這種行情中不斷投機。
自從之前幫助張少傑操盤過股票,見識到股市中翻雲覆雨,轉手之間便賺幾倍暴利的甜頭。
梅豔芳自勺兩個哥哥至此,雖然擺脫了平庸度日生活,然則卻迷上炒股食利。
然則.81年下半年開始,股市果然如張少傑所言,景氣的市道已經結束,變成了高位震盪,疑似主流資金高位出逃跡象。
這一敏感時間段,股票基本處於高位震盪,往往漲跌很頻繁,然則單邊上漲的牛市行情已然多日不見。
想要在這種牛皮震盪市場賺錢,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卻是非常的艱難。
“少傑,依你看,這股市後面怎麼走?”
梅啟明恭敬的將他精心繪製的K線圈拿出,可以看出,這幾個月來股市鍛鍊,雖然梅啟明已然顯得很膚淺,沒有看透股市本質。然則,至少不像最初那樣什麼都不懂了。
“這部高位橫盤大半年了,還沒有突破81年6月份的1800點的高位。久久不漲,必有大跌。”張少傑說道,“至少要跌60%以上吧!”
“怎麼可能…..”梅啟明顯得非常的難以接受。
梅啟明去年才學會了炒股,這一年多時間,已經讓他有車有房。滿腦子在股市中賺錢的念頭,使得他計算出,資金每年翻一番,一年後100萬變成200萬,2年後變成400萬,3年有變成800萬…,十年後10個億啊…,.魔怔一般的計算只存在於他腦中幻想的收益率,使得梅啟明習慣性的過濾掉股市的壞訊息。
妒忌!這是**裸的妒忌…梅啟明心想,妹夫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