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2 / 4)

小說:香港小亨 作者:卡車

放後,國內暫時還沒有公開發行過武俠小說的例子!

《今古傳奇》連載香港新武俠作品《大唐雙龍傳》,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可能撈到大把的利益,但是也冒著巨大的政策風險。

這年頭做大事的,也要有一定冒險精神的。

比如,個體商戶,在改革開放之前,都是屬於“投機倒把”的違法行為。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也並沒有鼓勵個體戶行為。但是,全國的個體戶開始從過去的幾萬人,逐漸上升到幾十萬、百萬人。

最初的個體戶,基本上部屬於是政策的擦邊球,得不到國家的承認。但是,隨著個體戶現象開始逐漸增多之後,政府開始制定相關政策,承認這種個體戶行為。

而私營企業,也同樣是由一些具有冒險精神者,紛紛下海經商而形成的。這種體制外的經濟行為,在輿論、政府會議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終隨著私營經濟蓬勃發展,顯得比國營經濟更有生命力,而且也確實解決了政府財政,和社會上的就業壓力問題。所以不久後,私營企業行為也開始得到了政策的認同。

中國的改革,基本上都是民間出現冒險、嘗試。政府高層密切關注、調研,等到這種現象開始形成一定的發展趨勢,順理成章的承認。所以,這種改革顯得穩健、平穩,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

而蘇聯人的改革則不然,基本都是全盤按照西方國家給開的藥方,進行政治、經濟全面改革。這種剛猛過度的改革,根本不考慮蘇聯的實際國情,所以越改革經濟越差,導致了蘇聯解體的悲劇。

《今吉傳奇》連載武俠小說,就是一種小規模的試探!張少傑知道,對於中國文藝界來說,武俠小說獲得連載、出版,也算是可喜的進步。畢竟,腐水不流!

文學行業需要有越來越多的新穎題材,想象力層出不窮,才是源源不斷的發展、進步的源泉。

歷史上,港臺武俠小說進入國內市場,那是要等到81年—82年期間,金庸頻繁奔波香港、北京、倫敦三地,為香港和平迴歸做努力。那時候,北京的鄧老,在與金庸見面後,表示金庸的所有小說他都讀過,並且拍板解禁金庸小說。

金庸的小說解禁之後,才給港臺的武俠,進入內地開啟了一條閘門!使得華夏大地,在80年代,武俠文化蔚然威風!

《今古傳奇》向張少傑約稿意味著!張少傑的作品進入內地市場,至少提前了兩年以上的時間。

80年代國內的文學市場,就和這個年代的國企一般。文人們,未經過殘酷的市場化競爭,所以不能夠寫出最受讀者歡迎的題材。香港的武俠,這種經過激烈市場競爭的文學,競爭力遠非此時市場上的那些純文學所能抵禦!

後世的書商,哪怕是耗資數百萬元的廣告炒作,也比不上80年代港臺武俠作品進入內地時,旋即轟動全國的場面180年代,港臺一部經典武俠、言情作品,進入國內之後,往往是不需要多少宣傳力度,就迅速的風行全國。

金庸、瓊瑤的小說在80年代進入內地市場之後。雖然允許出版,不過很多知識分子、教育工作者,都視為洪水猛獸。

男學生看金庸,女學生看瓊瑤的年代!

哪怕教育界再如何禁止,媒體上再如何抨擊,但是也阻擋不住幾億人看武俠和言情的潮流……事實上,而金庸的武俠,以及電影《少林寺》的空前轟動!更是引發內地作家對於武俠題材的興趣,在80年代至90年代,內地開始湧現了武俠創作的**期!

不過,內地的武俠市場,也是比較短壽了。在80年代興起,到了90年代末便和港臺的武俠小說市場一同陷入了衰退。

而到了21世紀,各種奇幻、仙俠、玄幻重新包裝的網路小說,進一步取代了傳統武俠的地位。

張少傑自然知道,雖然武俠小說對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內地市場屬於耳目一新的新穎小說。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套路重複,創新乏力的港臺武俠市場來說,武俠已經是“夕陽小說”,大多數讀者基本審美疲勞,而不像60年代、70年代,武俠可以覺得驚喜不斷。

如果武俠小說想要避免歐美、日本等國的新小說潮流的衝擊,但是肯定要提前一步百花齊放,進行升級!

奇幻、魔幻、仙俠、修真、國術之類的新元素,提前弄出來,應該可以進一步激發華語圈武俠作家們的思路!

“歸根結底,要不斷創新,才能夠振興華語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光靠傳統的武俠套路,是不行的!”

張少傑想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