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病人呢?”
店主指著鄧麗君道:“在那!”
老中醫蹲著,脫下鄧麗君的鞋子、襪子,檢查她的傷勢。
鄧麗君倒是很配合。
不久後,老醫生連問也沒有問。因為這種扭傷,也無需多問,相信自己的經驗,甚至比相信病人的回答更有效。絕大多數之後,病人的回答,往往都是自己的心理感覺,也不是病症的真實情況。有些醫生,甚至認為,相信病人嘴裡的話,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專業知識。
兀自取出針灸工具,在酒精燈下消毒後,一針紮下……幾分鐘後。
“感覺怎麼樣?”老醫生淡然道。
“咦,好神奇啊,不痛了!”鄧麗君活動腳腕,感覺痛楚感已經大為好轉。
張少傑扶著鄧麗君,對醫生致敬說道:
“謝謝您,醫生!”掏出500元的大鈔,遞給醫生。
老醫生給針具消毒,看也不看桌上的錢,道:“針灸只不過是給你止痛,真正要恢復扭傷,這是要幾天時間修養。這幾天,減少跑步之類的劇烈運動,高跟鞋換成平底鞋,防止再次扭傷!”
說著醫生揮揮手,讓兩人離開。
張少傑巨汗,這老頭真霸氣外露。張少傑和鄧麗君,這兩人都是紅遍香港的人物。但是老頭居然連驚訝都沒有,給鄧麗君治好了傷勢,就不耐煩的轟人滾蛋,真是一個奇怪的醫生。
店主在張少傑耳朵邊說道:“這老頭是以前文革時期,被整的夠可憐了,所以逃到香港來了。到香港後,無親無故,差點餓死。我老爸是爛好人,救下他。這老頭為了報恩,居然不要工資只要提供食宿,便在我家幫人治療疑難雜症。很多人想要拜師,老頭另可醫術帶進棺材,也不願收徒!”
張少傑聞言,不禁有點嘆息:“真可惜了!中醫那是祖宗傳下來的瑰寶!到了現代隨著越來越多老中醫的去世,不斷出現醫術失傳、知識斷層……“誰說不是呢?”店主附和。
老醫生聞言,身體為之一僵,渾濁的眼中流露出複雜的情緒,嘴裡不知嘟囔了一句什麼,就悄然離去。
不過,張少傑等人,終究還是沒有注意到老醫生的異常。
店主姓秦,也是一名祖傳的中醫世家,在50年代時候,隨父母來到香港定居。香港在戰後,經濟發展不錯,每年都有數萬以上內地逃難人口。那些內地難民,來到香港之後,大多數一貧如洗,幾十人住一間棚屋,這樣赤貧者,生病了一般是沒有錢去醫院就診的,所以中醫藥在香港一直很有市場。
而那個老中醫姓李,據說在以前曾是京城名醫。特殊年代,政治運動太過於激烈,李老醫生家庭成分曾是地主,被整的很厲害,因此逃到香港。
李老醫生,別的醫術不說,但是針灸技術,卻是神乎其神。可惜,針灸醫術,在現代之後,在國內受到政治因素干擾,研究進展緩慢。
但是,在海外,卻是湧現了大量的針灸學術研究基地。因為,西方科研機構,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經費,所以在針灸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進展。
而中國,因為針灸技術長期得不到重視,所以進展微乎其微。
後來中國逐漸意識到,傳統醫學的重要性,卻不得不派出學生,去西方國家學習中國的傳統針灸技術。
之所以,中國近代以來,科學、文化各個領域,擁有太多的遺憾,主要是因為這個年代太窮了11980年,中國的總GDP才有4500億人民幣。那時候,中國人民幣官方白勺匯率與美元對比是1。5:1,但是在黑市中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10:1。以官方匯率計算,當時中國GDP是達到3000億美元,但是以黑市匯率計算,中國的購買力僅僅相當於450億美元。
改革開放初年,中國在技術與西方國家的巨大代差,為了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只能靠引進技術、裝置,而引進技術和裝置則是需要大量的外匯。
外匯在當時的重要性,是後來難以想象的!
這個年代,全國的工廠、企業,出口產品,目的不是為了盈利,僅僅是為了獲得外匯資源!
1980年,人民幣與美元官方的匯率是1。5:
1,如果按照官方匯率的價格出口各種產品,無論是腳踏車、照相機,還是其他的產品,都不會比西方國家的產品便宜。
所以國家採取了一一企業虧本出口,換取美元外匯,國家財政上補貼企業的虧損!
從單筆交易上看,80年代的出口創匯,是虧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