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現在的妻子是林樂怡。
認識林樂怡是偶然,那時候,金庸的19歲的兒子查傳俠在美國與女友吵架後,居然一時想不開而自殺。
金庸聽聞噩耗之後,痛不欲生,來到一家酒吧一個人喝悶酒。
那時候,林樂怡在酒吧當服務生,林樂怡是金庸的武俠小說的女粉絲,看到金庸一個人喝悶酒之後就主動上前勸慰。
那段時間,正是金庸人生最悲觀的時候,孤獨無人,兒子自殺身亡。遇到這麼一名年輕女粉絲的好心勸慰,不免覺得很感動,就把一切苦惱都對林樂怡傾訴。結果,兩人居然戀愛了,而金庸也因為林樂怡而與第二任妻子離婚。
不久後,林樂怡穿著圍裙,帶著笑意,從廚房端出了粥和簡單的點心,幫金庸、張少傑兩人盛好,自己才開始列席。
“謝謝師母!”張少傑好奇的看著那個現年僅僅有二十多歲的林樂怡,她不算絕色,但是卻是一名知書達理的女性,傳統禮教中的三從四德,在外人面前給丈夫漲面子等等優良傳統,顯然她是繼承了。
“少傑,不用客氣,當成在自家一樣,隨意即可!”林樂怡笑道。
——————
PS:感謝“在我心中的人”、“魂歸天際”慷慨打賞。
第三十三章 嶺南中學
吃完早餐之後,金庸讓張少傑陪他散步鍛鍊了半小時。
到7點鐘。
開始正式的教張少傑。
在收張少傑為徒之前,金庸已經有過教學經驗,他教的是自己的夫人林樂怡。
林樂怡年紀小小就和金庸相戀,金庸是比較疼愛她的,為了讓她更能夠理解自己,金庸不惜耗費大量精力親自去教林樂怡許多文化知識。
因為金庸的薰陶,使得林樂怡顯得知書達理,非常有涵養。
當然,金庸本人有過教育他人的經驗,這一次教張少傑,自然比以前教導自己夫人時要輕鬆一些。
金庸的教學很傳統、很嚴格,像私塾一般。
事實上,私塾教育比現代教育質量上要高一些。
現代社會,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學,也更類似於私塾教學而不是現在工業化社會的那種填鴨式教學。
今天是第一堂課,金庸很是鄭重。
可以看出,他還是做過一些備課準備的。
除了張少傑主動要學的劇本寫作課程之外,今天金庸教張少傑的更多的是古文、古典詩詞。
用金庸的話來說:“作為詩人、詞人,沒有過去那個學術環境,如果放在清朝,我算是二流詩人。放在元、明,我只算三流詩人。放在唐宋時代我只能算不入流。不過,現如今社會中,我的古典詩詞,也算一流了。要是你連寫填一首詞、作一首詩,也不行,真正有文化的,會看不起你!”
好吧!
“文人雅士的鄙視”是一個禁咒級魔法,威力足以毀天滅地。。。。。。。
詩詞是古代人的必修功課,就像現代人數學課一般的重要。
唐朝時候科舉選拔官員是以作詩水平錄取的,所以唐詩大興。
後來科舉考試的內容變成四書五經,當官不是靠詩詞水平了,所以文人對於詩詞投入的精力開始減少。當然,用詩詞表達情懷,一直是中國文人的傳統的。
到了現代之後,理科、工科等等自然科學課程大興,古典詩詞的研究,就很少的。
雖然,在現代社會,古典知識的用途,變得不如自然科學那麼重要。
但是人類社會終究要追求“以人為本”,科技進步不僅僅是為了科技進步,也不是把人變成機器和科學的奴隸。
理科是枯燥的,不能慰藉人心靈。所以,科學家們工作之餘選擇的精神慰藉方式,都是靠文化和藝術的。
短短的不長時間,就讓張少傑感覺到了壓力!
當然,學習進步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
金庸這樣的名師,一對一的教育,在現代社會,那是很難享受到的頂級教育。
看到金庸教的如此的認真,張少傑雖然感覺到很吃力,但是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事實上,張少傑拜金庸為師,除了敬仰金庸這位香港第一才子的才華之外,也有一些投機因素在裡面。
畢竟,不久的將來,隨著金庸的作品在中國大陸解禁之後。
金庸的讀者一下子從過去的一兩千萬人膨脹到了幾億人。
這使得金庸在未來中國娛樂、文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