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地契才留下的。
出了這樣的事,宗祠族長的人選,就變得微妙起來。一半村人覺著,楊敬軒的爹雖然混賬,但他祖上功德擺在那,祖宗之法更不可廢,該循了舊律,這幾年先由族裡幾個老人撐著,待過幾年他成家了,族長還由他當。另些人卻覺著他家既出了這樣的事,可見敗德,且楊敬軒年歲小,更看不出往後品行,嚷著要另推舉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族長,以造福本地鄉民,推了楊太公出來。反對者卻在背後傳楊太公慳吝,遠不及楊敬軒的爺爺,自然不鬆口。於是族長之位空懸了幾年,期間宗祠之事,都是楊太公與族裡的幾個老者一道議定。漸漸楊太公聲望漸起,到了最後,兩邊人越鬧越厲害,甚至要打起來。
這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村人正抵角抵得歡,就碰到朝廷徵兵的事。當時十八歲的楊敬軒已經長得頂天立地,有一天忽然站了出來,將全村的人都集到了祠堂,宣佈自己擔一個徵兵的名額,族長之位,因楊太公德高望重,恭請太公就任,焚香告祭祖先。
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