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祖母一生生育了五個子女,到最後就剩下他爹一個孩子,臨死希望兒子在身邊送上一程,難道也是奢侈嗎?
“如今范陽失守,大楚士氣大跌,急需一場大勝仗鼓舞士氣。這時候叔父要回返京城,前線補給和調配一下子沒了主官,各地援軍之間又互相不熟悉,沒有上官調配,確實會出很大的紕漏。”
李銳和李銘不同,他學了好幾年的兵法,他的同學秦斌又經常和他切磋。和李家數代只有他爺爺會領兵帶將不同,他家是武將世家,家中所藏兵書頗豐,更難得是有許多曾經在戰場上吃過的虧,都被一一記錄了下來,以待後人警醒。
所以對於前方戰局,比他弟弟要了解的多。
不過理智上可以理解,情感上確實有些難以接受。
“若是陛下此時派遣一員可以臨時替代叔叔的要臣,其實讓叔叔回來也不是不行。只是事關兵權,皇帝陛下誰也不能放心罷了。”
“……那這皇帝當得還真辛苦。”李銘話一出口,李釗就把他嘴捂住了,左顧右看。
李銳苦笑了下。
是啊,能不辛苦嗎?不但辛苦,還可憐。
當皇帝當了這麼多年,到後來敢放兵權的大臣就這麼一個。
三個孩子談話間很快就回了主屋,臉上尤有淚痕的方氏抱著女兒李湄,正坐在顧卿身邊,等著幾個孩子回返。
顧卿也不囉嗦,開門見山的就把自己領會到的意思和幾個孩子說了一遍,然後很光棍的問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李銳將叔父貿然回京後可能引起的後果預測了一遍,包括若是各路前來救援的兵馬互相有矛盾會不會不能齊心、各地調配的補給在分配上若是不同,分配之人能不能壓服這些兵馬、期間若是涿縣一破,到底誰來主持大局等等等等。
他叔父雖然不是帶兵的武將,可是他如今就是前線那麼多兵將的主心骨。所有人都知道兵部尚書在那裡,朝廷就不會輕忽居庸關,若是換了個分量不足的人去,也許他們就以為朝廷已經不管幽州了。
可整個朝中,除了他叔叔,還能有哪個大臣比他更有分量?總不能讓當朝宰相的晉國公大人去吧?
他是傾向於先瞞著,若是奶奶身體真的惡化,再去請叔叔回來。若是祖母不似太醫和張玄說的,還能再活個幾年呢?
最後的想法,其實才是他內心最真實的願望。
他最希望的是張玄和太醫都搞錯了。
李銘則是猶猶豫豫,一下子覺得哥哥說得對,一下子又覺得這樣不好。他學了一肚子禮義廉恥,君君臣臣,家國天下,可沒有一條告訴他,若是遇到這種事情,到底該怎麼辦。
“我覺得……我爹能處理好兩邊的。”李銘對父親的盲目信任佔了上風,“爹不是個莽撞激進的人,也不會視國家大事為無物。知道奶奶的事,爹也許會很難過,但卻不會因為這個而讓前線將士陷入危險之中。不如,讓爹自己決定吧。”
李銘說完後覺得有些心虛,扭頭看了自家孃親一眼,拉自己娘做同盟。“娘,你覺得呢?”
方氏最瞭解自己的丈夫,他其實是個沒什麼野心也沒什麼動力的人,在君臣之道上也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那麼“愚忠”,若是自家婆婆真的病重,他說不定真是丟下戰事就往家趕。
可這種話不能在小孩子們面前說,若是說出去了,丟了丈夫的臉和在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不說,傳出去了,反倒給丈夫惹禍。
所以她只能在兒子期盼的眼神裡點了點頭。“你說的沒錯,你爹會有決斷的。我們……我們只管照實說就是。”
李銘聽到母親支援他的想法,高興地露出了笑容。
“那就這麼定了吧。過幾日太醫來診平安脈,我問問他我現在身體如何。張道長說我還有三個月的命,現在戰局也不穩,等前方局勢稍定,我們再傳信過去。”顧卿皺了皺眉,“就是皇帝陛下不想讓我們告訴茂兒我的情況,怕是信也送不出去。”
透過驛站走,總是要露陷的。
到時候皇帝一生氣,好嘛,我都和你們吩咐了該怎麼做了,你們居然還敢偷偷送信,看我不給你們穿小鞋!
那可好鬱悶的。
“這個交給孫兒辦吧。”李銳眯了眯眼,“我去找吳老先生,走他的路子送信去居庸關。”
他叔叔雖然離開了京城,但家中情報卻是沒斷的。
他叔叔離開前曾經告訴過他,若是家裡有緊急的事情,可以去平康里的妓館找吳玉舟,然後送信去居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