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是個聖人。
他皺著眉頭讓跑堂的趕走那些難民。
如果讓他們吃喝的訊息傳了出去,很快酒樓就會被乞討的人淹沒。
李銳喝的微醺,看在眼裡,起了性子,丟了一枚銀錠在櫃檯上。
“看著真煩,無論到哪一家小坐,各個都是這樣的情景。”
掌櫃的驚訝的看著李銳,李銳指著那一枚銀錠說道:“這個足以付他們吃上一頓吧?不,應該夠不少苦人吃一頓了。你算下這銀錠能給多少人吃喝,只要銀子沒花完,就讓他們填飽肚子吧。”
李銳他會常來這家酒樓,自然是因為這個掌櫃的看著順眼,不是個壞人。所以他對李銳拱了拱手,替幾個苦人道了聲謝,就讓小二準備足夠的饅頭和清粥。
李銳低頭看了一眼弟弟李銘,如今他已經長得超過自己的肩膀了。
當然,在李銳心裡,他還是那個小不點。
“李銘,如今你也是掌議了,是不是?”
李銘不知道兄長說這個為什麼,但是還是點了點頭。
“還記得那年京中下雹,國子監的學子做了什麼,我們又做了什麼嗎?”李銳拍了拍李銘的肩膀,“你和齊邵一般,如今也是掌議了,你也做些什麼吧。”
李銳的酒氣讓他的話感覺上是醉話,但他的眼神十分清醒,清醒到讓人吃驚的地步。
“我們很長時間沒有像小時候那樣許多人一起做過什麼事情了。你去請教請教齊太傅,我們再大幹上一場吧。”
李銳看著在門口支起棚子的掌櫃,嘆了口氣。
“如今長安無家可歸的人,可比當年的西城之人多上太多了。”
李銘看著自己的兄長,也想起了當年一起賑災、一起放孔明燈的日子。
他的臉色亮了起來,眼睛裡也閃起了不一樣的光芒。
李銘點了點頭。
“好。”
盧默送的碗,他還留著呢。
應該可以派上用場了。
☆、第242章 急救之術
李銘在京城之亂中會帶出盧默贈與的碗;純屬為了保留朋友的記憶。
那個碗是盧默臨別時所贈。他曾說過自己也許再也不會回京城了;這是漢人對他友好的證明;他轉贈給李銘,也作為羯人感激漢人的證明。
這碗很有趣,盧默說他曾用這個盛滿了錢;那就可能是個乞丐給他的碗,教他如何去要飯,而完全不知道要飯是什麼的盧默;恐怕也不知道那個漢人對他的“友好”;是一種“與其我給你錢不如教你如何營生”的想法。
李銘帶著母親奔逃出家的時候;除了帶了一些貴重的東西,那些小時候有記憶的物品也都一併帶了出來,其中便包括這碗。
而如今;他想試試讓京中的人關注起“難民”這個群體。
李銘確實不及以前的齊邵,但以前的齊邵可沒有李銘這樣有這麼多人在身後提供援助。
齊邵教導李銘如何在引起眾人的注意後上疏給陛下,然後由朝廷頒佈“勸捐”的詔書;李銳則說動禁衛軍和國子監太學生一起去做這件事。
然後國子監的學子和禁衛軍的年輕禁衛一起,每個人都捧著一個碗上街去乞討。
也有許多學子不願意,李銘也不勉強。但更多的人是對李銘身後的李國公有信心,所以願意跟著李銘去做這件大事。
當年齊邵當掌議時,國子監曾經甚至震動過皇帝,齊邵也是這般一步登天成為天子近臣的,參與的每個人都羨慕那樣的境遇,每個人都期望成為下一個齊邵。
國子監的學子們並沒有在這場浩劫中有所動盪,國子監街也沒有被焚燒,但行政中心都已經偏移,那國子監自然也就搬到了陪都長安。
長安也有國子監,所以這些太學生們是沒有無衣可穿,無食可用,無頂蔽身的情況的。
禁衛軍也是如此。第一批的禁衛軍本就有許多是達官貴族之後,這是天子直接的衛戍部隊,第一個要求的就是忠心,自然就住在宮裡。
這麼多穿著儒衫或勁裝的年輕人拿著飯碗,鋪著草蓆在各種鬧市中乞討,自然引起了眾人的關注,也有好奇的人丟上幾個銅板給這些人,學子們便拿它換成饅頭稀粥等物,送給真正需要這些的人。
有些人說他們是有辱斯文,有的人罵他們不知所謂。但這些太學生們就是堅持著乞討、露宿街頭的舉動,包括信國公李茂的兒子,以及許多朝中大臣的兒子。
他們以這種方式,提醒著除了爭權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