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個子蘇魯克以為李茂受了傷又坐了好一陣子說話,已經累了。他得到了這個漢人大官的許諾,說是會幫他們,就已經十分高興了,一聽他要休息,連忙咧開嘴一邊笑著一邊點頭。
“青天大老爺,你有什麼需要,就叫圖爾庫老爹喊我。圖爾庫老爹就是幫你療傷的老人,他是我們部落的巫醫。”蘇魯克慢慢退出了帳篷,還細心的幫李茂把帳篷的門簾給固定住,這樣風再大也不會吹進去了。
李茂躺在床上,靜靜的思考。
整整一百二十條人命才護著他逃過一劫,他原本準備等傷好了就請這群牧民送他去汾州,他會送他們需要的物資作為報酬。等到了汾州,馬上就聯絡官府徹查此事,務必要讓那幕後主使之人為這一百多條人命付出代價。
可現在,他發現了這般驚天的陰謀,反倒不能再往汾州前進一步了,否則,一個不好就是粉身碎骨。
汾州、北軍、馬場,這每一處都是龍潭虎穴。什麼事一旦扯上造反的事情,比世族那些人背後捅刀要危險的多。
娘,婉兒,銘兒,銳兒……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回到京城。
京城。
那場雹災彷彿沒過去多久,京城中的“學子熱”也還沒有退卻,時間一晃,轉眼間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
上元節乃是燃燈祭祀道教天尊的節日,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又在農閒之時,一直以來都是過年之後第一個重要的節慶。
在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外出賞燈,也產生過不少佳話,對於年青人來說,還是各種豔遇和奇遇多發之時。
今年初四糟了雹災,許多百姓無家可歸,又砸死砸傷了許多人畜,今年的上元節到底還要不要慶祝,朝堂裡分成了兩派,從初六賑災之日起就開始爭吵不休。
一派人認為京城裡死難的百姓頭七剛過,現在就大肆慶祝,未免有些涼薄。另一派人認為正因為遭了災,就更需要歡喜的氣氛來沖淡這種悲愁的氣氛,不但還要照常辦,而且還要大辦特辦。
認為要辦的,是年前就已經準備好上元節慶祝的一切物品的官員們。戶部、工部、禮部都一致認為要大辦。
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和御史臺都認為可以不辦,或者可以辦,官府卻不用大肆操辦。
現在許多人都還在忙著賑災的事情的,京兆府裡一個人都恨不得掰成五六個用,哪裡還管的上燈會。京兆府一忙,刑部就要兼顧防火防盜之類的事情,一點都馬虎不得,是以刑部也不太樂意。
此事直到初十那天,才討論出個結果,概因通州那邊去賑災的官員回來彙報,說是雪災嚴重,需要支援。
這些官員已經在當地就地開倉賑災,但只能解決災民的餬口問題,重建災區和來年春耕的事宜,才是真正的大事。
這一動,便不是某個人能決定的問題了。
這下子,朝堂上誰也不討論上元節的事情了,轉而變成“如何解決通州災民”這樣問題的議論大會。
上元節?官府反正是沒人手摺騰了,皇帝和皇后肯定也不會出去“與民同樂”。原先準備的燈當然照掛,只是防火防盜等,除了分派出一部分京兆府的差吏和一部分刑部的小吏暫時用著,怕是更多的要靠民間自己組織,自己防備了。
在兩州遭受雪災之初,楚睿早就已經和李茂謀劃過,想以此次契機收攏大量託庇在世族之下的隱戶。所以,楚睿自然是希望能夠加大賑災力度,讓受災的隱戶動心,從而願意重新登入官府黃冊之中。
楚睿先前為這次政事準備了許多,甚至連去賑災的御史都是安排好的,哪怕是小災,也要大賑,更別說真的是災情嚴重。
李茂雖然不在,但他事先安排下的勳貴派官員早已準備好了建言。此外,還有其他數量眾多的官員同意賑災。有些佔中立立場的官員,怕自家的孩子賑災賑上了癮,又被齊邵拉去通州,也都紛紛贊成。
這些人一起發動,加上數位重臣的支援,最終透過了朝廷以“厘戶法”賑災的政策。
厘戶法,既按戶口和人丁數量予以賑災。楚睿同時派出戶部的專員,對當地受災的流民予以重新登記,就地落籍,與戶民享受一樣的賑災待遇。
此條規定一出,朝堂大為震動。尤其是在通、汾州二州有田地的世族官員,這些人一方面願意賑災,否則通州來年大亂,他們的利益也要受損;一方面又不願賑災,擔心那些隱戶經受不住朝廷接濟的誘惑,脫隱還戶。
楚睿對此事謀劃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