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段式巽活到92歲高齡(1992年去世),生前是上海文史館的館員,受到政府的款待,每月有固定的薪金。她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詩詞和國畫,曾請晚清時代的舊文人來家講解《左傳》和《聊齋》。她曾跟汪聲遠先生學畫,學習石濤的潑墨筆法,所以無論他們家搬到哪裡,房間裡總有她一個大畫桌。整天跟她來往的不是前清遺老,就是國學根底很深的老學究。這樣的環境對袁迪新無形中也有很大影響,以至於袁迪新至今隨便拿起筆來,那一定是橫平豎直,毫不馬虎的。
袁迪新解放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到老了性格還是很活潑,喜歡跟學生們在一起,她覺得只要跟學生在一起自己就覺得年輕。錢多錢少,好話壞話,外面物價漲不漲等等,她不是很上心,只是專心於她的工作。她當了幾十年中學英語教師,先在延安中學,後到廣中中學。由於她口齒清楚,熟悉學生的情況,教學效果好,多次被推上公開課。1979年退休後也不得休息,先後被請到上海大學、財經大學、中華職業學校、上海市第一職工業餘學校、僑聯業餘學校等學校教英語。76歲以後,年紀大了外出不方便,就辭去了各校的差事,在家個別輔導前來求教的學生。這樣一教又是好幾年,直到眼睛出了毛病方罷。
現在她已經87歲了,仍舊保持了一顆年輕的心,不僅關心時事,還關心世界盃足球,有時竟半夜起來開啟電視看球。平時常有學生打電話向她請教問題,拎起電話,她的聲音仍舊那麼年輕、爽朗,笑起來,還是一串銀鈴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祖父是李鴻章的哥兒們吳調卿
跟上海一些豪門望族的老太太們聊天,但凡提起當年的張學良將軍和趙四小姐,她們就會睜大眼睛,很有興致地說:“你知道嗎?趙四小姐的嫂子還活著,就在上海,98歲了,腦子還非常清楚,也是個大家閨秀,天津吳家大院的後代,外公是上海的傳奇人物嚴筱舫……”
的確,吳靖老太太仍健在上海,仍住在她66年前就住的那棟小洋樓裡,每天早起看書讀報,頭髮梳得一絲不亂,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即便是在陰天下雨的時候,她看書看報也不用戴老花鏡,只是耳朵有些背,跟她交談大多要藉助於筆頭。但是,一旦親眼看見人家98歲老人筆下流出的字,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哎呀,真教我們這些人汗顏死了!
提起吳調卿(名懋鼎,1850-1927),天津的老人們立馬會說:“哦,吳家大院!”。
吳家祖籍安徽婺源(現劃歸江西),吳調卿9歲時為避太平天國戰火,隨家人逃難到蘇州,在一家筆店當學徒。17歲時經一位老師介紹來到上海,開始時給外輪當跑艙、幹雜活,給滙豐銀行趕馬車,後來學會了洋涇浜英語,逐步接觸了洋行業務。在滙豐銀行服務十年後,憑著安徽人的精明和勤勉,他當上了該行的副買辦。1880年滙豐銀行要向北方發展業務時,他被派到天津創辦滙豐銀行天津分行,擔任了該行的買辦,並且把滙豐銀行的業務發展到了北京。那時,正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駐節天津的時候。他們是同鄉,原先在上海時也間接地打過交道,現在一個有權,一個有錢,於公於私都可以互補,於是成了好朋友。
吳調卿擔任滙豐銀行天津分行買辦達25年之久,是該行的首任買辦,也是銀行界買辦在天津的開山鼻祖。他在為滙豐銀行效命的同時,也為清廷做過不少事。如1894年,清廷決定修築關內外鐵路的時候,所需鉅額貸款就是吳調卿在滙豐為之辦理的,同時為之從英國進口了路軌和機車,聘請了多名英國工程技術人員,還在山海關創辦了一所北洋鐵路官學堂(1896年),他親任學校總辦(校長),這所學校就是後來西南交大的前身。為此,李鴻章也不虧待他,任命他為關內外鐵路局的督辦、淮軍銀錢所總辦,還向清廷保薦,授予一個“直隸候補道”的頭銜。滙豐銀行方面自然也很信任他,凡是遇到有關借款和一些需要與李鴻章直接接洽的事項,都交由吳調卿去辦理。所以若干年間,他充當了清廷與洋人之間的橋樑,是個兩頭都搞得定的人。
與此同時,吳家也就有了充足的鈔票去投資,去創辦一些近代新式企業,先後辦起了天津自來火公司、天津硝皮廠、天津織呢廠、天津打包公司、天津電燈廠、天津自來水廠、門頭溝通興煤礦公司……其中吳家獨資創辦的企業就有5個。在天津1900年之前創辦的4家新式企業中,屬於吳家的就有3家。可知吳調卿早已經具備了現代工業的眼光,有了錢,並不去搗鼓那些傳統安徽人擅長的典當和茶葉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