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3)

負責這份報告的專家薛達元說,轉基因棉田中某些昆蟲比例佔優勢的情況比較明顯,昆蟲群落的穩定性不如常規棉田,發生某種蟲害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報告顯示,轉Bt抗蟲棉對棉鈴蟲以外的害蟲防治效果很差,某些害蟲的發生比常規棉田要嚴重,甚至上升為主要害蟲,危及棉花生長。(《專家呼籲警惕轉基因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見食品夥伴網,20060407。)

瑞士研究人員曾經用吃過Bt玉米葉的蚜蟲餵養草鈴蟲幼蟲,結果草鈴蟲幼蟲死亡。這是非常讓人意外的。因為原本Bt毒蛋白對於草鈴蟲是無毒的,但不知為何,進入蚜蟲體內了就變成了對草鈴蟲有害的分子形式。同樣,用吃了Bt馬鈴薯葉的蚜蟲餵養蚜蟲的天敵瓢蟲,瓢蟲的身體狀況和生殖狀況下降了。(參見沈孝宙:《轉基因之爭》,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92頁,2008。)這樣的試驗結果表明,本來只是針對某種害蟲設計的轉基因作物,也可能危害這種害蟲的天敵,從而危害整個生物鏈。

歐盟環境官員們發現,轉基因玉米會影響到蝴蝶尤其是著名的君主蝶的生長,也會威脅到其他益蟲。於是他們做出裁定——轉基因玉米種子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其種植將帶來無法讓人接受的風險,並於2007年禁止銷售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生物包含了從不相關的物種轉入的外來基因。它們投放入自然環境後將像一般的生物一樣繁殖,轉移入其他的物種或者產生新的品種,改變了自然界中的基因資源。

這種對自然基因資源的改變很難被人為控制在最初投放的地區,並且是無法還原的。最令人擔心的是,經過人類篩選的外來基因會令新品種比其他原生品種優越,大量繁殖,破壞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伊莎貝爾?梅斯特爾,綠色和平組織生物安全專案主任

目前人類對待不希望的物種,如昆蟲和草本植物,統統冠以“害”或“雜”,發明了劇毒的農藥或除草劑滅殺而後快,不僅滅殺了有害的生物,也造成“害蟲”或“雜草”的天敵生物滅絕,造成農田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其不良後果是,農藥越用越多,害蟲也越來越猖獗。

我們在山東平邑縣開展了這樣一個試驗; 在20畝試驗田裡,停止農藥使用,改用誘蟲燈讓害蟲“自願上鉤”,捕獲的“害蟲”用來養雞。結果令人興奮:農田裡嚴重危害花生、玉米的金龜甲等“害蟲”得到控制,就連靠近試驗地的莊稼也很少蟲害。而在普通農田裡,農民每畝施加兩遍劇毒農藥——綠英,一次是在種植時拌種,另一次是在花生長成後灌根。不計勞動力和健康成本,每畝花了80元,但害蟲照樣危害,收穫時,每穴裡照樣有3~5個金龜甲幼蟲。他們不得不提前收穫花生,以便從蟲口裡搶糧。

用生態平衡的辦法,害蟲是越來越少的,生態環境是越來越改善的。但農藥販子、轉基因的鼓吹者不喜歡這樣的結果。轉基因打亂生態平衡後,再透過大量農藥使用,繼續打亂生態平衡,轉基因和農藥成了棉花現代農業的新“二害”。

唯一可取還是需要謹慎?(11)

在農業生產上,必須尊重物種生存權,恢復生態平衡。對於“害”蟲控制,不能將目光僅盯在化學防治上,或轉基因技術上,還要考慮物理、生物甚至人類傳統知識的貢獻。不能像現在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將簡單問題複雜化,繼續幹那種違背自然規律的傻事了。(蔣高明:《轉基因棉退化說明了什麼》,載《第一財經日報》,20091019。)

——蔣高明

(2)油菜變成超級雜草?

外源基因透過轉基因作物或家養動物擴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種併成為後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環境生物學中我們稱為基因汙染;不喜歡“汙染”這個詞的專家們稱之為基因漂移。

一個轉基因生物;在從實驗室被釋放到大自然中以後,會像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木馬一樣,因其所具有的優勢基因,對其他物種造成侵略,最終導致其他物種滅絕的過程。(見沈孝宙:《轉基因之爭》,92頁。)這是1999年,科學家們用小型魚類進行實驗室模擬研究後,提出的假設。

生長迅速,具有明顯基因優勢的轉基因魚(黑色)進入生態系統,與野生同類(白色)雜交,產生雜交魚(灰色),雜交魚逐漸取代野生魚,最後自身種群也衰落了。

不幸的是,這樣的假說漸漸發生在了現實中。在英國,小規模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試驗地周圍,就發現了體內含有轉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