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2 / 4)

夫安國侯王陵,你還拿不下麼?”

‘‘皇叔說的是。”劉襄咬了咬牙,定下決心。

‘‘齊王侄。’’劉謗若有深意道,‘‘你記得。我們不是犯上作亂,而是維護劉氏一脈尊榮,這也是當初先帝分封同姓諸侯王的用意。’’

‘‘如今劉盈失去了蹤跡,太后手裡唯一能緊緊握著的,便是她藏在長樂宮的皇長子,但是因為她這些年的心思,皇長子在兩宮以及朝廷中名聲都不顯,這是她的手段,也是她致命的軟肋。到時候,我們以這個把柄威脅她,藉著天下之勢.將她逼下臺去。”

‘‘善。’’劉襄承諾道,‘‘若襄他日真能登繼大寶,必不會忘了吳王叔的好處。’’二人相視而笑。

‘‘送齊王回去。’’

劉濞目送齊王的背影消失在後門之外,唇角帶魯一縷譏詣的笑意來。問身邊的黑衣侍從道.‘‘都安排好了麼?”

‘‘回王爺的話,上青門的一個城門卒是我們的人,已經安排好了。”

‘‘那就好。”劉濞點點頭,‘‘等到皇長子廟見之時,我們就連夜出長安,從武關出關中,直回吳地。”

剛剛建立未滿二十年的年輕的大漢帝國,此時猶如黑夜下的水面,混沌不清。局勢變的分外詭譎起來。

注:在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大漢的符璽制度和調兵制度。

秦漢時期,僅皇帝皇后太子三種人的印章稱壘。皇帝有壘無數,但具有實用價值的不過六枚。衛宏《漢舊儀》中說,“璽皆白圭蠟虎紐,文曰: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凡六璽。皇帝行璽,凡封之璽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徵大臣;天子行璽,策拜外國,事天地鬼神。皇帝之璽用於賜諸侯王書,天子之璽用於徵召大臣,這倆璽由皇帝自佩。其餘四璽則存符節臺保管。但事實上,在漢朝初年的時候,皇帝身邊重要的璽只有三個,而不是後來發展成熟的六個。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漢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節臺。這就是我在之前第三卷一八二章中,介紹的劉盈出宮之前的安排。在此之前,無論是天子三璽,還是虎符,都是由符璽御史掌管的大家可還記得,現在的御史大夫趙堯在升職之前,乾的職務就是這個符璽御史。劉盈玩了一個手法,就是另立符節臺,將御史寺掌管符璽的職責獨立出來,轉到符節臺去,並以心腹舒異為符節令。但是,在所掌符璽轉移的時候,劉盈只將皇帝行璽,皇帝信璽交給了符節臺,將虎符另託,而天子之璽帶在了身邊這也是後面一個情節的伏筆。

那麼,我們再來介紹一下漢朝發兵制度。

西漢最初的時候,發兵制度是比較鬆散的。劉邦在四處征戰中,一道詔書,一道羽繳都可以徵發軍隊。

但是後來立國之後,發兵制度便漸漸嚴格豐富起來。文帝二年,初

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調兵用銅虎符,其餘徵發用竹使符,各分其半,左與郡守,右在天子。文帝前,惠帝朝的發兵制度,我沒有查到相應資料,這裡也有一定自弓揣測,大家不必太當真。

虎符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信陵君竊符救趙,偷的就是這個虎符。並不是文帝時首創。在文帝時候下發到郡守手中.在我猜想,劉邦立國穩定之後,文帝之前,大漢也是有虎符的,只是數量沒有文帝時候那麼多一個郡一對虎符的話,大漢一百多個郡,汗,符節臺要保管一百多個虎符啊。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

一枚,可見,西漢虎符並不是只有郡守持有。按照最嚴格的漢朝發兵制度,發兵必須是璽書或詔書虎符或符節齊全無誤,且有當地主要官員在場的情況下,才算完全合法。虎符是臣屬兵權和調動軍隊所用的憑證,而璽書明確帶兵將領的戰事任務和許可權等。

其中,以璽書發兵所用之璽;為‘‘皇帝信璽”,即劉盈留在符節臺的兩枚御璽之一。此璽極為重要,與虎符並用可徵調全國兵馬與竹使符並用可以任免全國官吏。

符節在有些時候也可以調動軍隊,但是權威性遠遜於虎符。軍隊見到璽書虎符必發兵助戰,只見到符節則沒有必須發兵的強制性。舉例子來講,當初武帝在外的時候衛太子謀反,以節令軍隊發兵,並不是所有的軍隊都受節出兵,就可以看出來。

在之前.‘‘劉盈”病重不能視事的情況下,呂后作為太后暫時出面掌政,她的命令,在這段時間’可以暫時代替璽書。在沒有虎符的情況下,呂后以璽書及符節調動了巴蜀材官。但是,要調動之前劉盈安排在上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