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的。這一年的高考是在考完試後再報志願的,準確的估分對於報志願當然是意義重大。不過,自已還是要報和當年一樣的志願——本省最著名的醫科大學、西南地區的醫學翹楚,華西醫大嗎?
抬頭看到母親的目光,林芳華心中一動、還是平靜地說道:“525分吧,上下波動不超過5分。”
孫玉敏登時神色一鬆,吃飯的動作也輕快起來:“哦,不好不壞,基本是正常發揮了!走普通本科絕對沒問題,重點線也是過了。就是把握不是太高,這志願可得好好填了!你爸雖然出差不在家,但是之前呢,我們商量過,最好是報華西醫大!況且,去年華西醫大的副校長帶著學生來我們這裡社會實踐,看我們這裡這麼艱苦,就和所領導還有你們學校於校長都承諾過,只要是我們這裡孩子的高考分數上線了,他們學校一定收人!這事怕影響你們複習,只是在家長會上說過。你要是真考525,還是報西華醫大最保險……”
林芳華微微一笑,果然歷史還是重演了。
本來這個研究所的子弟受父母的影響都重理輕文,幾年來清一色都是報理科,而且基本上是物理、電子、機械、通訊等專業,不要說文科的中文歷史地理系,就是報師範的數學系物理系的都比較少。
但是自己卻沒有遺傳到父母的數理化細胞,從小重文輕理,高考成績完全是語文、英語、生物這些文科性質的科目考的比較好而把分數拉起來的。至於為什麼不選擇考文科?那是因為這只是個子弟學校,不象地方上的那些重點中學有完善的高考體系。學校的高三根本就沒有分文理科。還是幾年後,幾個研究所搬出大山溝、在合併後新建的科技城中學才完善了文理科分科制度,以後的子弟才考出了許多文科生。
說起來,當年父母還是充分考慮到了自己的特點,選擇了名為理科、但其實文科色彩濃郁的醫學(畢竟醫科有很多要背誦的東西)為專業,也選擇了最有把握的學校為第一志願。
當年,自己在華西副校長的承諾下,雖然分數只高出該校最低錄取線幾分,但還是順利入校了。如果不是自己,該校的實際錄取線應該還高20分以上。所以說,前生的自己能進入聲名赫赫的華西醫大學習,是很幸運的了。
可惜,當年的自己少不更事。由於上學的早,小學還是五年制,上大學時自己才十六歲,比起大多數同學十七八歲的年紀,真是小得多了。而且,從小隻知乖乖聽父母老師話好好學習,卻不知為何學習的自己,到了大學一切靠自己自學、自己掌握學習進度的時候,變得很不適應。沒了別人的監督指導,自己一下子不會學習了。
再加上,醫學院頭兩年的學習都是枯燥的基礎知識學習,讓重文輕理的自己很是厭煩,甚至還補考了兩門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醫學院那繁重的學習生涯,讓年少貪玩的自己完全對醫學失去了興趣。最終那大學五年基本都是混過去的。每次期末的時候,仗著記憶力好,開夜車把一本本厚厚的醫學書在幾天內背下來,最後還都及格過關。但是完了後,基本又忘光了。
這樣,幾乎沒學到什麼東西的自己在醫院的工作中自然難免磕磕碰碰。雖然慢慢地在工作中也感到了救治病人、幫助他人的樂趣,開始有了對醫學的興趣,但是為時已晚。
而且由於為人處世上的任性和不成熟,得罪了部隊醫院的領導,最後實在是呆得憋屈而黯然轉業,到了一個不入流的衛生學校當了老師。不但工作事業上不順利,感情也很失敗,結婚7年的丈夫因為兩地分居而最終離異。二十年後的自己孑然一身,真可謂是失敗又失落的人生。
默默回想著自己“前生”的經歷,林芳華的心裡不禁開始激動起來。難道是自己太失敗的人生讓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它再給自己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才讓時光倒流了二十年,讓自己回到高考後報志願前這一關鍵時段。
如果真是這樣,自己豈能辜負老天的厚愛,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讓這一次的人生能夠充實而不再有遺憾。雖然前生一開始不喜歡學醫,但畢竟和醫學牽扯了二十年,這是自己重新開始的最大資本啊!相信有了前生經歷的鋪墊,這一世的醫學生涯將不會那麼挫敗了!
想到這,林芳華打斷了媽媽絮絮叨叨的話語:“媽,就報華西醫大的臨床醫學系好了!您放心,我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名好醫生的!”
孫玉敏發現平日裡內向靦腆的女兒說著這話時,眉目間流露出自信的光華。那光華照亮了女兒僅僅是清秀的臉龐,為她平添了些許明麗。
吾家有女初長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