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去了。
而嘉輝拿著她的手機出去辦事了,傍晚時給芳華打了電話讓她自己吃飯,他在北醫讀研究生的張永那兒。
晚上,芳華在招待所的房間裡,躺在床上接著看文獻。大約九點多鐘嘉輝才回來。
芳華頭都不抬地問他:“機票買到了嗎?”
“嗯,來回的都買好了。”
芳華這才抬頭看看他,又問:“還沒買禮物?”
“明天去。”
“哦。”芳華繼續看文獻。
“還有,我和張永約好了,初六那天,和張永白芸他們聚次會。”
“哦——。嗯?初六?你還過來?你還和我一起回北京?”
嘉輝走過來坐下;“是啊,我又沒開始工作,不陪你陪誰?”
芳華坐起來抱著他脖子問:“那你能呆多久?”
嘉輝也摟著她的腰說:“川醫那邊我五月份再過去也行。”
芳華一下子樂了:“那你能陪我三個多月了?”
“嗯。”
這兩天一心想著文獻,而以為嘉輝就只能陪自己到初四的芳華,一下子覺得什麼開題報告、什麼紀主任給的不可能的任務,這些都不可怕了。因為嘉輝會一直陪著自己的,無論成功還是失敗。
她馬上把激動的心情付諸行動,捧著嘉輝的臉親起來。
嘉輝邊笑邊躲:“別,別。我剛從外面進來,臉上冰。”
芳華又親了兩下才停住:“沒關係。不過,你怎麼老是喜歡突然襲擊?自己把什麼安排好了,才告訴我。”
嘉輝沒說什麼,只是看著芳華笑。
但芳華從他的眼睛裡讀懂了,因為他喜歡看到自己驚喜的樣子。
正文 一百五十九、春暖
一百五十九、春暖
接下來的十天,芳華就成了“書呆子”,鑽進了文獻的海洋。
她很快看完了那些摘要,先挑了近百篇文章。嘉輝花了兩天時間在圖書館和網上給她把這些原文都找到了。有些文獻發表在比較生僻的雜誌上,嘉輝就讓美國的朋友幫著找了電子版發過來。
芳華倒是說,有些不必要的文獻,找不到就算了。嘉輝卻說,能做到,就應該做到最好。芳華也就隨他了,她也希望做好,只是覺得不好麻煩別人罷了。
她主要的精力還是花在看綜述上。慢慢地,她從這些文章中看出了樂趣。
國外名家寫的綜述,考據充分、參考文獻相當多,三五百篇的引文是常態。這樣的綜述文章看起來就是有海納百川、百家爭鳴的感覺。
這固然是因為名家手下有著眾多的學生和助手幫著查詢文獻,專家們本身的眼界和水平也是很高的,這樣他們才能高屋建瓴地對某一領域的研究做階段性總結陳詞。
另外,芳華也非常欣賞某些老外的文采。他們在通篇的科學嚴謹之餘,依然會流露出用詞的典雅、語言的生動等文學性的東西。
這一點,國內的大部分教授們就相形見絀了。他們的文章雖然也不錯,但是過於嚴肅了。雖然科學是需要嚴謹,但是他們也將科學論文寫得忒枯燥了。
總之,慢慢地,芳華看這些文章都看入迷了。要不是有嘉輝經常招呼她該吃飯了,該活動一下了,她一定會看得廢寢忘食了。
嘉輝見她看得眉飛色舞的樣子就好笑,他提醒道:“現在可不是欣賞文章的時候,做好讀書筆記比較重要。”
芳華也承認他說的對。因為自己的記性可不能和他比,看的文章多了,就會忘記某些觀點是哪篇文章裡的了,而邊看邊記錄下來就好查了。
所以她現在看一篇綜述得看三遍,第一遍瀏覽著看,第二遍細細看重要的觀點和論據,第三遍記錄下精華的片段。其中速度最慢的是最後一遍,因為要把英文翻譯成中文,這樣寫綜述的時候才好直接引用。
嘉輝為了讓她方便記錄,還跑到中關村給她買了個筆記本,順便給自己買了個手機。
芳華一看,嘉輝買的是IBM的,接近兩萬塊人民幣。電腦的樣子黑黑的、樸實無華,但是效能良好穩定。嗯,嘉輝的確是明白自己的喜歡和需要。
不過雖然知道有了筆記本很方便,特別是在乘車趕路的時候也可以寫東西、記錄文摘了,芳華還是有點肉痛那些錢。她不禁問:“我那卡里的錢都花完了吧?”
嘉輝把卡還了給她,笑眯眯地說:“完璧歸趙。”
芳華接過來放在一邊,疑惑地問他:“你哪兒來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