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2 / 4)

。”

芳華趕緊跟那人握手,熱情招呼起來。

開玩笑,這可是嘉輝的頂頭上司,直接關係嘉輝有沒有課題費的問題,不巴結點行嗎?

孫所長倒是也很健談,就和芳華隨便聊了幾句。

芳華髮現有能力的專家就是不一樣啊,說話很有禮貌,也透著謙和,還很關心嘉輝和芳華的家庭情況,住宿條件等等。

孫飛最後還稱讚二人是珠聯璧合,很般配。

等孫飛開車走後,芳華忍不住說:“這個孫所長,看上去不過四十出頭嘛?”

嘉輝笑了笑:“剛剛四十五。”

“很年輕嘛。”

“就是因為還有些年輕,去年他都獲得院士提名了,後來差了幾票沒當選。不過大家都猜,他下次就應該差不多了。”

“厲害,厲害。”

嘉輝只是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晚上,芳華在嘉輝桌子上找幾張白紙時,發現他案頭擺著一本翻開的外文醫學雜誌。而翻開的這一頁內容,正好是嘉輝的那篇關於膠質瘤病灶吸引神經幹細胞聚集的論文。

這才半年時間不到,就發表了啊,老外的辦事效率還是蠻高的嘛

芳華拿起雜誌正要仔細閱讀論文正文,卻首先發現了論文標題下的作者署名與工作單位有些問題。

正文 二百零八、科研不易

二百零八、科研不易

芳華看到第一作者雖然是嘉輝沒錯,但是後面的作者除了有他的導師羅賓斯教授外,還有個名字是“Sun F。”。

這應該是孫飛吧?

再看作者單位,也不是幾個月前嘉輝投稿時身在的川醫,而是現在的研究所。

嘉輝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芳華正在疑惑的時候,嘉輝端著剛衝好的一杯咖啡和一杯花茶走進來,並分別放在兩人各自的書桌上。

他也看到了芳華手裡拿著的雜誌,但只是笑了笑,就走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下。

芳華乾脆坐在他的書桌上,將雜誌的那一頁轉過去面對他,手指著大標題下的署名:“這兒好像不對吧?”

嘉輝飛快地瞥了一眼,就轉過頭去,擺弄起自己的電腦來。

他一邊上網,一邊輕描淡寫地說:“我面試的時候,孫飛就對我這個實驗結果很感興趣。等我回去後,他還給我打電話商量,既然我馬上就調到研究所來,也會接著做這個神經幹細胞的課題,所以為了將來申報成果的方便,他讓我發表論文時,作者的通訊地址就不要寫成川醫的,而是直接署名研究所。我問過四爺爺,他倒是說無所謂,反正那也是我在自己業餘的時間做的實驗。就這樣,我後來請雜誌的編輯把通訊地址改了。”

芳華知道,國內的各大醫學院、研究所,都喜歡比拼誰家發表的論文多,特別是能發表在科學引文索引(SCI)影響因子(IF)高的雜誌上的論文,越多越好。

而且,很多院校都開始要求科研博士的論文必須要有一篇以第一作者署名、發表在SCI收錄的期刊上的論文才允許畢業,有些甚至要求影響因子至少是1。0以上的期刊。

其實,SCI影響因子有一定科學性,但也有侷限性,並不能完全反映一本科技期刊的真實水平。比如,口腔醫學最具影響力的專業雜誌《牙科研究雜誌》(J Dent Res)的影響因子只有3。1左右,這是因為這個專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它的專業範圍太窄了,無法與其它重大疾病相關領域的雜誌相比。

不管國內這種論文SCI化到底是對是錯,總之這就是個大趨勢。既然身在這個圈子,就得遵守這裡的遊戲規則。

嘉輝的這篇論文有導師幫忙,是發表在《幹細胞》(Stem Cell)雜誌上,其影響因子已經接近16了。孫飛作為副所長,讓馬上就調進本單位的嘉輝這麼署名,自然可以在年度總結中將這論文算入本研究所的成績,這也無可厚非。

芳華轉了轉眼珠,又笑著對嘉輝說:“那——把他的名字加在後面,應該是你主動的吧?這——算不算拍馬屁啊?”

嘉輝停下手裡的活兒,抬頭看著芳華,笑了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我一個新來的,肯定得對老闆表示敬意嘛。也不是什麼拍馬屁,就算是投名狀吧?再說,他這麼一個準院士,還稀罕我一篇小論文?”

芳華知道他說的有道理。孫飛能在《Nature》這樣的影響因子在30左右的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自然已經不需要嘉輝的論文再給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