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在回憶著什麼,沒有說話了。
過了一會兒,還是吳迪問道:“林姐,像張師母這樣的植物人,還能活多久?”
芳華愣了一下才說道:“照顧的好,可以活十幾二十年。但是這醫療看護費可就海了去了,美國的植物人的平均看護費是每年九萬美元,我們國家大概也是一年幾萬人民幣吧。在自己家裡看護,花的錢會少不少,但是照顧得就沒在醫院裡那麼好了,可能會在幾年內因為併發症而死。”
正文 一百八十五、發現
一百八十五、發現
查完房,芳華回到醫生辦公室,開啟電腦,寫起論文來。這不是畢業論文,只是準備投到雜誌上發表的東西。
這些年來,芳華都是在大醫院工作,也很注意蒐集臨床病例資料,自然陸續在國內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不少臨床相關的論文,但是寫基礎科研方面的論文這還是頭一次。
好在,當初為了開題寫綜述已經看了不少相關的文獻,基本格式套路還是清楚的。自己的實驗也是紮紮實實地做出來的,直接將詳盡的實驗資料整理一下、統計分析一下,就差不多了。
對實驗結果的討論,她也寫得差不多,準備一會兒弄完了,把初稿發給嘉輝,讓他幫忙看看。因為這是準備發國外的醫學期刊,他有經驗,更知道老外編輯喜歡看什麼樣的文章。
芳華正這麼想著呢,辦公室的電話響了。她走過去,拿起來一聽,正是嘉輝打來的。
芳華笑了:“正好,我正要把論文初稿發給你看看呢你一會兒去郵箱收一下哈”
“哦,這才兩天就寫出來了啊?你不會是熬夜了吧?”
“放心,沒有啦”
芳華暗自卻吐了下舌頭:不超過午夜十二點,就不算熬夜吧?
隔得遠,嘉輝看不到她表情,自然不知道心上人說話打了埋伏。他只是說:“嗯,沒有就好。你自己都知道的,熬夜對身體不好嘛。”
芳華趕緊岔開話題:“嗯,知道啦。元旦節,你到底哪天過來啊?”
嘉輝知道芳華最怕自己羅嗦,也就不糾纏細枝末節了。他接話道:“大概一月二十號左右吧。”
“怎麼呢?”
“海闊和白芸他們的日子又推遲到二十二號了,那天正好是臘月二十八,反正說是什麼黃道吉日。”
“哦,這樣也好正好和春節假期連起來,可以呆的時間長一點。”
“嗯,正好陪你在北京過年。”
“正好陪我寫畢業論文啦。”
芳華剝削起這個免費勞力來,可是一點沒客氣。
嘉輝笑著答應:“好嘛。”
頓了一下,他又說:“對了,我這大半年做膠質瘤的相關實驗,倒是在最近發現了一個現象,好像還沒見過有報道的。”
芳華不禁來了興趣:“什麼現象?”
嘉輝緩緩地說:“你知道,原來我們在醫學院時的教科書上都說,人的大腦中樞神經元細胞是不能再生的,只會隨著損傷而數目減少,絕不會再生的。”
“是啊,不過近年來隨著幹細胞研究的火爆,國外已經有動物實驗發現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裡也有神經幹細胞,它也有可能分化成為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也就是說,神經還是會再生的。”
“嗯,可是後來發現這些內在的神經幹細胞太少了,又缺乏合適的分化條件,要產生新的神經細胞還是很困難。所以,這個研究就陷入了瓶頸。”
“是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是神經幹細胞能分裂增生出更多的新細胞,這能治好多少腦外科疾病啊”
芳華忽然醒悟,驚奇地問:“難道說,你發現誘發神經幹細胞分裂分化的條件啦?”
“那倒不是。我是發現了一個現象。”
“你快點說啊,怎麼老是吊人胃口蠻?”
嘉輝聽到芳華有點撒嬌的口氣,想象芳華現在如果在自己面前的話,一定會過來搖自己胳膊的。
他笑了笑,說道:“我在腦膠質瘤的動物模型中,發現膠質瘤有吸引神經幹細胞聚集的現象。後來,我在腦損傷的動物模型中,也發現這個現象。”
芳華聽後立刻想到:病變或損傷的腦組織,如果能吸引神經幹細胞的到來,就有可能修復這地方的損傷啊
她不禁說:“你說說看,你是怎麼發現,或是怎麼證明的?”
“嗯。實驗組的腫瘤做病理切片和電鏡、免疫組化檢查,都發現了腫瘤周圍出現了神經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