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輝無奈地看著兩人:這兩兄妹,可真是挺像的,說話總是一套一套的,還讓人無法辯駁呢。他可不知這兩人在家就是經常互相辯論不休的。
嘉輝清清嗓子說:“我也就是講個民間傳說,不用那麼認真吧!”
芳華比了個“請”的手勢:“繼續,繼續!”
嘉輝這才接著說下去。
當時,木城鎮還叫南安。據說,當張獻忠的部隊殺到青衣江邊的時候,發現南安百姓築木圍城、森嚴壁壘、隔江對恃!全鎮雖然只有兩千餘人,但是大家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張獻忠的部隊空有兩萬餘人,圍城數月,卻不得入城,最後只得匆匆撤兵。從此,南安改稱木城,就是紀念這段英雄的歷史。
林徵宇聽到這兒,也不由說:“木城人真是好樣的!”
三人一邊說著閒話,一邊隨著小街上的人流,往嘉輝爺爺家走去。正逢集市,周圍的鄉民來這裡買東西的人挺多的。而在街兩邊擺攤的很多住家,都在不斷地跟嘉輝打招呼:“嘉輝啊!帶同學來家耍啊!”
芳華暗想:看來這鎮子太小,人人都認識啊。這倒有點像自己長大的老點,地方閉塞、人口稀少,鄰里之間雞犬相聞。別人家的孩子也如自家的孩子一樣,從小看著長大,自然很是親切。
林徵宇正在旁邊看一家賣木雕的攤子。他看中了一個打拳的木雕和尚,正要掏錢買下。一摸屁股後面的褲兜,錢包不見了。
林徵宇剛剛說了聲“啊?!我錢包怎麼不見了!”,擺攤的老闆立刻直起腰高喊起來:“有賊娃子!抓賊娃子!”
然後附近的人也都跟著喊起來:“抓賊娃子!”
很快,整條街上的人都喊起來了,如平地裡一聲驚雷,震耳欲聾。
芳華和林徵宇先是被喊聲嚇了一跳,然後又看到不遠處有個人影慌慌張張地正要奪路而逃。
林徵宇恍然大悟:“小偷!”立刻如離弦之箭向那人追去。
嘉輝也拉著芳華跟著追過去,但嘴裡卻喊著:“別急,他跑不了!”
果然,不等那小偷跑出十幾步,前後左右都有人包圍了上去,幾下就把那人當場制服了。
林徵宇也很快趕到,接過好心人從小偷身上繳來的錢包,裡面的錢一點沒少,不由對周圍的人連聲感謝。
嘉輝也過來和鄉親們道謝,其中一個人可能是他的本家,說道:“小輝,這事兒不用你管了。我把這賊娃子帶到派出所去。敢偷我們老梁家客人的錢包,看我不好好扒他一層皮。”
說著,就抓起那小偷要走,想了想回頭又說:“你可得跟客人說清楚,這可不是我們木城的人。我們木城是沒得賊娃子的!”
“嗯,曉得了!”嘉輝答應著,回頭跟林徵宇和芳華解釋:木城的民風淳樸,數百年來就沒有出過一個本地的小偷和劫匪,剛才這人一定是春節期間從外地流竄過來的。
不過敢在木城偷東西,也算他倒黴。因為木城人一聽到抓小偷,那就會千人空巷、齊聲高喊抓賊!這喊聲往往比警報器還恐怖,很多外地小偷都是被這震天動地的吶喊嚇軟了腿,然後才被抓住的。
見慣了後世媒體常常報道的劫匪行兇、小偷作案時,周圍人群毫無作為之怪現象,芳華更加佩服這木城鎮人守望相助、疾惡如仇的淳樸民風。
********************************************************
嘉輝帶著兄妹二人,來到了鎮子街尾處的一家門前。他上前推開了虛掩的木門,將兩人讓了進去。
小小的四合院,青石板的地面,有些許苔痕。中間天井處,還用石塊圍起一處小花壇。四周的木廊柱、木板牆、木質雕花窗,看上去古舊而簡樸。
正屋裡走出一位老大爺,看上去有七十多歲,個子高瘦,頭髮花白,雖然皺紋滿面了,但濃眉大眼,紅光滿面,仍然很精神。
老人笑呵呵地看著客人,嘉輝忙說:“這是我爺爺。”
芳華和林徵宇都趕緊上去行禮:“梁爺爺,新年好!”老人笑呵呵地把他們讓進屋,端出各種好吃的讓他們倆品嚐,還一人給了一個紅包。
芳華對梁爺爺一見之下就倍感親切,彷彿在哪裡見過一樣。也許是自己從小缺少祖輩親情吧,很快就對梁爺爺親近起來。
她偷偷地拉著嘉輝說:“你和爺爺長得不是很像啊!”
嘉輝點點頭:“我像我奶奶一些。”
“那奶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