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熗恕! !∠肟詞槔�
筆下文章怎驚人(5)
以上這些內容,都是想說明,“問題”是材料的靈魂,要想寫出好的材料,必須要針對問題,必須很好地研究問題。只要善於研究問題,不會寫材料的人很快就能學會寫材料,寫材料一般化的人很快就能把質量提高上去。相反,如果不重視研究問題,儘管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想了很多點子,材料也是寫不好的,很難寫出有影響的材料。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舉一個例子。過去我搞過一段新聞工作,陝西省軍區下屬某軍分割槽有一個喜歡寫東西的戰士,在軍分割槽報道組幾年,寫的東西總不能見報,就給我打電話,讓我給他出些題,他去寫。因為軍區主要是搞野戰部隊的報道,省軍區、軍分割槽搞民兵工作,我們去的少一些,因而對民兵工作了解的不多。所以,我對他說,民兵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你要搞民兵的報道,可先去了解一下,民兵工作有什麼問題,然後我針對這些問題,與你研究些題目。他從來沒搞過新聞工作,非常信這些話,便拿個本子,一個武裝部一個武裝部地跑,到一個地方就問,你這裡民兵工作存在什麼問題,別人介紹後,他記下來,然後到另一個武裝部瞭解。這樣,他跑了好多武裝部,瞭解到好多問題。這時,有人覺得他的業務路子不對,他們認為搞報道是寫好人好事的,他下來不瞭解好人好事,怎麼盡是瞭解問題?是不是想找我們的問題向上級告狀?他們便向軍分割槽反映他的問題。他的科長也找他,說你的路子不對,你應該瞭解好人好事,總結好經驗,為什麼只瞭解這些問題呢?他沒有因這些說法而停止瞭解問題,堅持調查到底。一個星期後,他給我打了個電話,說他這次下去了解了27個問題,並一個一個地說給我聽,有些問題,到現在我還記得清楚。如當時強調大辦民兵師,有的單位民兵訓練貪大求全,一弄就一個團、一個營地集中到一塊搞訓練。民兵是從事生產的,把這麼多人集中到一塊兒搞訓練就影響生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聽後覺得這個問題和另外幾個問題不錯,就給他確定了7個題,讓他針對這7個問題再下去找正面經驗報道。現實生活中常常存在這樣的情況,凡當前工作中存在某一方面的問題,肯定有人會在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去找正面經驗,一定能寫出好的東西。這位同志下去後,過了十幾天,《解放軍報》一位編輯突然給我打電話,說收到一個稿子,是某軍分割槽一同志寫的,他可能不懂寫稿子的規矩,稿子沒有經過領導審查,也沒有用格子紙謄寫。但是這個稿子所提的問題很好,他針對民兵訓練中貪大求全的問題,提出了民兵訓練要短小、就地分散的原則和經驗,針對性很強。只是不知道這事是真是假,請幫助核對一下。我回答這個事是真的,因為前幾天他給我打電話說過這件事,他是軍分割槽的新聞幹事,剛調去,不太熟悉報道的手續。過了幾天,發的內參領導就批了,說這個經驗很好,以後民兵建設就要走這條路子。《解放軍報》刊登了這篇稿子後還加了評論,強調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民兵訓練的方向就按這個來搞,這篇稿子解決了一個方向性問題。
我舉了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不會寫材料的人,只要善於抓問題,就能較快學會寫材料;寫材料水平老上不去的人,只要善於分析問題,研究問題,材料的質量很快就能夠提高。所以我們寫東西,都應該樹立這樣一種思想:我寫這個東西,究竟針對什麼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人類社會,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軍隊、我們某一個行業,究竟有什麼用處。有用處的我就寫,沒有用處的就不要寫,不要單純為登報而寫,為領導轉發而寫。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人人都樹立這樣一種觀點,並向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的材料就會不斷提高質量,就能逐步寫出有意義的東西。 。 想看書來
筆下文章怎驚人(6)
二、怎樣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
問題是一切文字材料的基礎和靈魂,怎樣才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呢?我覺得應從兩個方面做工作:一個是知,一個是思。所謂“知”,就是調查瞭解現實情況、熟悉現實情況;所謂“思”,就是思考、研究、分析問題。要做到真知和深思,需要掌握五個環節,即:親歷、廣聞、博覽、深研、正心。
首先講第一個環節“親歷”。就是要親身經歷,親身體驗,你對社會或哪一個方面有了親身的經歷或體驗,就能夠比較容易地發現哪一個方面的問題。親歷的越多,體會就越深刻,一切問題都來自生活實踐,因而社會實踐是萬題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