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引起的疼痛(6)
在消化過程中,胃的上半部是封閉的,食物不會向上進入食道。正常的腸道收縮是向下的,從口腔到直腸。消化系統有兩道閥門,可以防止食物反流,一道閥門位於食道和胃壁相交處,只在食物進入胃時才會開啟。
另一個彎道閥門位於橫隔膜外的管壁上,即橫隔膜間隙與胃的連線處。每當食物進入食道時,“彎道閥門”就會同步開啟,讓食物透過,其他時間則是緊閉的,不允許胃容物反向上湧。這就是兩道“閥門”的正常狀態,它們阻止食物逆行上湧。
消化道(從口腔到直腸)是一條很長的管道,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洩協調順暢。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荷爾蒙,它們使消化吸收和排洩成為可能。“每個部位”的荷爾蒙都是化學信使,它們發出訊號,規定消化過程的下個步驟何時“啟動”。它們能促使酶的分泌,使食物中的活性物得到進一步的分解和吸收。
在消化吸收過程初期,胃分泌胃酸,啟用酶,幫助分解固態蛋白質,比如肉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在正常情況下,酸性很強的液態胃容物被送到腸道前端。在胃和腸道的連線處有一個閥門,叫做“幽門”。“幽門”的運動受制於腸道兩端的資訊系統。胃想把食物儘快排入腸道,這是一回事;腸道能不能接收這種含酸的、高度腐化的食物,則是另一回事。
胰腺是分泌胰島素的腺體,胰島素可以調節血糖。胰腺也向腸道輸送一部分有助於消化的酶。胰腺還有一個生理功能,在胃酸到達大腸前,調節腸道內的鹼性環境。胰腺最重要的功能是不斷製造和分泌“水溶性碳酸溶液”——這是一種鹼性溶液,可以中和進入腸道的酸性物質。為了製造“水溶性碳酸溶液”,胰腺就得從迴圈系統得到水分。在脫水狀態下,這一過程不能有效進行。幽門得不到明確的訊號,就不會開啟閥門,不會讓胃酸進入腸道。這是消化不良性疼痛的第一步,也是人體發出的第一個缺水訊號。
我們喝水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叫做“莫特林”(motilin)的荷爾蒙/神經傳遞素,分泌的多少取決於進入胃的水量。飲水量越大;腸道分泌的“莫特林”就越多,莫特林的多少可以根據血液流量檢測出來。與其名稱相符(譯者注:motilin有“自發運動”的意思),莫特林的作用是使腸道有節奏地收縮擴張——也就是蠕動——從腸道上端傳導到末端,包括了定時開啟和關閉閥門,讓食物透過腸道。
因此,消化過程有賴於水,當體內有足夠的水時消化過程才會順暢,胰腺才能製造水性碳酸溶液,為接納腸道上游來的酸性胃容物做準備。在這種理想的狀態下,幽門就會自動開啟,讓胃容物順利進入腸道。莫特林起著重要的傳輸作用,它把參與活動的方方面面連繫在一起。當水抵達胃壁時,莫特林就成為一種飽和的荷爾蒙分泌物。
第三章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7)
如果體內水分不足,消化過程就不會順暢,就會出問題。如果中和機制沒有效用,它就決不允許胃裡的經過腐化的酸性食物進入腸道,因為它的破壞性是不可修復的。腸道壁不像胃壁,胃壁有保護層,可以防止胃酸的腐蝕,腸道卻沒有保護層。於是,處於胃的兩端的閥門首先做反向收縮運動,幽門就越收越緊。
食道與胃之間的環形閥門,橫隔膜外的閥門會變得越來越鬆弛。當人處於臥位時,胃酸會流進橫隔膜,引起疼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燒心”。
在有些病例中,橫隔膜的“閥門”很鬆弛,一部分胃會穿過橫隔膜進入胸腔,這就是所謂的“食管裂孔疝”。當閥門改變運動方向,胃容物就無法透過,於是出現了反向運動:胃容物從嘴裡吐出。胃容物要是進不了腸道,決不會滯留在胃中,於是只剩下一個出口,那就是嘴。這種現象是腸道反向收縮引起的。反向收縮叫做“逆蠕動”。
還有一種遭到誤解、令人不安的病叫易餓症(bulimia);它是嚴重脫水症的併發症。受這種疾病折磨的人中,最有名的是戴安娜公主。她被這種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她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也遭到毀滅。這是一種令人難以容忍的病,病人總覺得“餓”。病人吃飯時,食物難以進入胃中,一吃東西就想吐。這種舉動確實有傷風雅,讓社會感到無法接受。這種人的“飢餓感”實際上就是缺水訊號。我在前面解釋過,嘔吐是一種保護機制。如果“易餓症”患者進食之前先喝水,讓身體有充足的水分,問題就會消失。
消化不良性疼痛,不論給它貼上什麼標籤,都應該定時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