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波瀾不驚中又過了半個月。
許徵依舊每天早出晚歸,時常出去赴宴應酬。隨著葉皇后暗中插手,眾人對許徵的態度也微妙了許多。不再像一開始那般故意排擠讓他難堪,甚至有不少人暗中示好。
許徵在翰林院的日子也漸漸輕鬆了不少。
大燕朝堂卻並不平靜。
太子和秦王遠赴山東巡查賑災,每隔三天就會有一份奏摺快馬加鞭送到京城。
因為山東和汴梁遠隔數千裡,來往通訊息並不便利。皇上看到的訊息,都是半個月前的。事過境遷,也無法根據奏摺上的內容下旨,一切只能由太子秦王見機行事。
這些奏摺,皇上在五天一次的大朝會時命人宣讀,令文武百官能及時得知山東的情形。
許徵沒資格上朝,不過,翰林學士們下朝之後,議論的都是此事。因此,許徵的訊息也算靈通。
山東旱災嚴重,今年有幾個郡縣都顆粒無收。又因為賑災不力,餓死了許多百姓。百姓們為了活命,只能背井離鄉,賣兒賣女的不在少數。路邊隨處可見死屍白骨,其狀慘不忍睹。
太子在奏摺裡寫了許多悲天憫人的話語,倒是博了不少好名聲。
再後來,送到京城的奏摺愈發頻繁,奏摺上所寫的事情也令人心驚。
大災之年,民不聊生,往往最易鬧出民亂。山東一帶本就民風彪悍,因為災荒餓死人,再加上貪官汙吏眾多,激起百姓心中怨恨,民亂不絕。更有居心不軌的匪徒。利用百姓激憤做出了許多激烈的事情,諸如衝擊官衙殺害當地官員等等。
太子到了山東之後,立刻命當地駐軍鎮壓民亂。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就起,民亂不但沒平定,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勢。
最近的一封奏摺是昨天的。在這封奏摺裡,太子慷慨激昂的表態。要親自領兵剷除那些居心叵測的匪徒。
對太子這樣的舉動。朝堂上自是一片讚譽聲。這麼多年來,秦王賢名卓著,將太子映襯的沒什麼光彩。平庸無能的太子此次山東之行。倒是為自己加了不少分。
許徵每天晚上回府,都會將這些事細細地說給許瑾瑜聽一遍。
其實,許徵心裡也覺得奇怪。
妹妹深居閨房生性喜靜,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喜做女紅打發時間。現在怎麼對朝堂上的事情這麼感興趣了?尤其是事關太子和秦王的訊息,更是加倍關注。
這一天晚上。許徵將最新打探來的訊息告訴許瑾瑜:“......昨天送到京城的奏摺裡,太子要親自領兵平定民亂。山東離京城這麼遠,奏摺應該是半個月前送來的。也就是說,太子在半個月前就已經領兵出擊了。也不知道結果如何。”
許瑾瑜眸光一閃。若有所指地說道:“我倒是覺得,太子殿下太過貪功冒進了。萬一有個什麼閃失,可就不妙了。”
許徵心裡咯噔一動:“會有什麼閃失?妹妹。你是不是知道些什麼?”
不等許瑾瑜說話,又失笑地自嘲:“瞧瞧我。簡直是糊塗了。這等朝堂大事,又遠隔數千裡。你一個閨閣女子又能知道些什麼。”
許瑾瑜笑了一笑,沒有說什麼。
有些秘密只有她和陳元昭清楚。即使是親如兄長,她也無法透露半個字。
太子一步步地落入秦王設下的圈套,還洋洋得意不自知。說不定太子已經遇刺,只是路途遙遠,訊息還沒送到京城罷了!
......
隔日是小朝會。
大朝會五天一次,文武百官都有資格參加。小朝會卻是天天都有,三品以上的文官和武將才有資格列席。
楚王自大婚之後,每天也會參加朝會。患有腿疾極少露面的魏王,近兩個月來也一反常態,天天上朝。
兩人都是皇子,身份和眾臣子不同,站的位置也最靠前。
陳元昭站在武將的前列,有資格站在他前面的幾個都是有資歷年齡大的老將軍。年輕一輩的武將裡,陳元昭赫然是第一個。
皇上暫時還沒露面,眾臣子站好之後,不乏低聲說話的。
魏王故作不經意的回頭,迅速地看了陳元昭一眼,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
兩人私下來往頻繁,在明面上卻並不熱絡。
陳元昭眸光一閃,不動聲色的微微點頭。心中哂然冷笑。魏王果然深藏不露,不知派了多少人手在山東,收到訊息竟絲毫不比他慢......
滿堂的文官武將,對即將到來的驚天噩耗渾然不察,大多在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