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2 / 4)

小說:非主流清穿 完結 作者:冬兒

真調查的。由於考試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趙老先生即使手握都察院這個有利資源,想全部排查一遍還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在趙老師**況的時候,讓我們把目光再調回來。

李家被查賬,要心煩的是曹寅和允禑。胤礽只管等著收錢,而且從面子上看,誰都得說他厚道。連礙著李煦栽培之恩的密太嬪都無話可說,當然這也是有允禑封鎖訊息的一份功勞在。

八月裡,胤礽日程表上一項比較重要的行程就是送走來朝的蒙古諸部。可以預見,最近兩年皇帝都不會巡幸塞外了,即使出遊至少也要到出了孝才行。皇帝不出京,那就蒙古諸部進京,為的都是聯絡感情。

參加完週年祭,路遠一些的就早些動身啟程,路近一點的就在京裡多呆一陣兒——反正這次的差旅費可以報銷。這裡面還有幾個特例,如榮憲公主等,路遠路近的另說,都在京裡多住了幾天。

允禩是被派到理藩院去當差的,作彙報就有他一份兒:“恪靖公主明日啟程返回旗地,其賞賜如下:宮緞二十匹、江綢二十匹……貢茶十斤……賞額駙鞍馬五副……緞疋……銀千兩。”

這些都是按照成例來的,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只是恪靖公主嚴格說來已經是“長公主”級別了,比先前略加了一點而已。這樣的處置胤礽表示默許,他要問的是另一樣:“蒙古入朝,花了多少銀子?”

理藩院沒多少錢,花費也是從戶部、內務府裡出的。雍王抽了抽嘴角,他有些肉疼的:“蒙古諸王公臺吉們來得齊全,他們的隨從在京一應花用都是戶部管著的,少的幾百兩、多的連賞都能上萬。”快讓他們走吧!以前聖駕出行,戶部、內務府共同承擔出行費用就好,蒙古人都是自帶乾糧頂多領領賞賜的,現在讓他一家出錢,出得比往年還多,他心疼、很心疼。

管內務府的老五老十二很同情四哥,也未嘗沒有慶幸:今年聖駕不出行,省了咱們多少銀子多少心思啊!

胤礽看了弟弟們一眼,尤其是看到老十二,又憑添一段愁來了。老十二代表的是一批人,從老九開始居住在紫禁城裡的弟弟們,他們已經有爵有府有田產有俸祿,由於胤礽把他們留下來守孝,一家子的生活費包括廚房大媽的工資都還是胤礽給包圓兒了的。

週年過了,放不放他們出去?不放,他要再養這一串兒的弟弟兩年。放出去,又想起被髮去守陵的老十三。還有,老十五已經成家了,老十六如果不是因為趕上了喪事兒這會兒也該娶上媳婦兒了,老十七年紀也大了。這三個眼瞅著又到了要分府的年紀了……這都是佐領都是錢啊!

二哥和四弟,一對兒難兄難弟。胤礽匆匆說了一句:“知道了。”表示這個頭疼的話題不要再繼續討論了。看了看弟弟們:“中秋將近,內務府用心準備。”

允祺、允祹一齊應命。

“老九、老十都在做什麼呢?”

九阿哥是屬於還沒領差使的,十阿哥被扔到了工部,最近也沒有什麼大工程要做,閒得慌——國家缺錢,能興工程的專案幾乎沒有。

允禟正忙著賺錢,當然,是給自家口袋裡賺錢,話卻不能明說:“臣弟閒來無事就看看書(賬本),出去蹓躂蹓躂(視察店鋪),倒是清淨(沒人敢頂嘴)。”

允俄躬身道:“有河道總督在,工部並不甚忙。臣弟也是剛接手這門差使,正好趁事兒不多,學著上上手,以後事兒多了,才不致手忙腳亂。”

阿米豆腐,這樣甚好、甚好!胤礽道:“如此便好。恪靖公主回旗地,你們去送一送她。”你們老實了,我也放心了,正好兒,我可以收拾收拾改稅制的事兒。

“嗻。”

本次見面結束,胤礽留下了他四弟,又傳大學士馬齊、李光地、戶部尚書施世綸等過來商量一件事情:改革稅制。

中國古代史上有四次比較大的稅制改革,第一次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廢井田,那一次持續的時間較長,又是在不同諸侯國內展開的,陸陸續續的以百年為計時單位,這裡就不作詳細論述了。

其餘三次都是發生在習慣上所說的封建時代。一次是是在唐代中晚期由宰相楊炎推動的“兩稅法”,意在“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主收財產稅。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事實就是,經都是好經,叫歪和尚一念,就不定是什麼樣兒的。一開始改革都是好的、有效的,時間一長,什麼苛捐雜稅又都出來了。

第二是明代張居正改革,又稱“一條鞭法”,內容也很複雜。根據起來就是,甭管原來你是服役的還是交東西的,除了應交的米、麥等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