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怎麼?”
“我估摸著,諸王福晉該來討情了,你還有什麼要囑咐的沒有?”要是有什麼別的打算,我好回了她們。
“她們攙和個什麼勁兒?我還能少了她們的媳婦兒不成?”
淑嘉呷了口茶:“你可看了玉牒?目今光看冊子都是二十年前的好幾倍厚,她們能不急麼?老五老七家長子,可都到年紀了。”老五家的比老三家的還大一點兒呢,不過上一屆被暗箱操作,年紀略小些的弘晟倒比弘昇還早指婚。
胤礽想了一下:“這個我有數兒,弘曈也不少了,你也留意著!對了,還有弘昱,不能忘了他。要給他個端正大方,又老實本份的媳婦。”
“這個我也想著了,就是不知道,要什麼樣的品格兒?”
胤礽說的是女孩子的素質,淑嘉問的就是對方的家世了。“你照著貝子夫人來挑。”
標準也不算低了。
淑嘉點頭:“我知道了。”多選幾個,到時候讓胤礽來決定就好了嘛。
————————————————————————————————————————
胤礽對於妻子處理人際關係極是放心,又說了一些要求,便轉回乾清宮去繼續辦公。
四月了,該殿試了,他忙著出題目呢。考試也是吹風的一種形式,如果國家想改革,那就出與此相關的題目,這是製造輿論。有時候,皇帝也可能借殿試題目來放煙霧彈,一切端看他心裡怎麼想了。
胤礽想考的還不是改革,他也知道這事說出來過於刺激,他考的是大家對整治的看法。
李光地是個人精兒,看了胤礽出了題目,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是吏治,這個總比直接讓士紳也當納稅人光榮一把要強。
饒你精明過人,抵不過“一力降十會”。皇帝口含天憲,他打定了主意,你能奈他何?
李光地的學生楊名時楊同學終於丁完憂了,楊同學比較有個性,他沒報到。按照規定,丁憂官員守制結束之後要到京城吏部報到。通常情況下,大家是一完事兒就跑過來報名,等著補缺的。你跑得勤快了,還不一定有位置,除非有人替你說話,又或者皇帝記著你了。
楊同學不去吏部報到,當然就沒有官做,他樂得清閒。正在逍遙間,一道聖旨下來,又把他拎到了京城。
楊名時自己都詫異:不報名還能中選?
當然,只要叫皇帝惦記上了,你喊破喉嚨都沒用,從了他吧!
楊名時只得打包行李過來見胤礽,他與胤礽沒見過什麼面,談不上什麼階級感情。不過這一面見的效果卻是非常好,胤礽問了他許多問題,多是關於治國的,什麼吏治啊、民生啊。又問他在家丁憂時的生活,知不知道米價幾何、四口之家一月生活費是多少一類。
楊名時聽到這個就頗感興趣了,皇帝看起來是個肯幹實事的。
一一回答了,還加了註釋:“臣籍在江陰,屬江南,尚算豐饒。若邊陲之地,小民生計又是一變。”
胤礽對楊名時的印象倒是不壞,當下拍板:“直隸巡道還空著,你去那裡罷。”
清沿明制,直隸以巡道任按察使事,不是搞經濟的。李光地又放一重心。皇帝要真讓楊名時去搞經濟,跟官僚士大夫收稅,以楊名時的性情,他是真能努力去收的,到時候事情就搞大了。
李光地不知道,胤礽這是在試楊名時,看皇帝不亂搞了,他很高興,鞍前馬後地為本次殿試作準備。
殿試是在太和殿舉行的,將近兩百號人,也是濟濟一堂。這是登基之後的第一次殿試,胤礽極為重視。場面也擺得很不小,這一天他放了兒子們的假,把他們拎過來當監考,無形中增加了考生們的心理壓力。
本次考試,戴梓之子戴亨也位列其間,受到了胤礽的重點照顧。戴亨年紀也不小了,倒也悠然。他對自己的學問是有信心的,而且……他的秀才是皇帝給的,舉人是自己考的,會試的主考還是趙申喬,即使不屑於提關係,他也知道自己只要不抽風就能被選中。
這份悠然讓胤礽更欣賞了幾分。
考畢,胤礽親自悶頭改卷子。這回也不怕考官收錢胡亂選人了,也沒有密封卷子、更沒有謄抄這一道工序,逮哪兒看哪兒。足足一百七十多份捲了,胤礽看了三天。
最後給了戴亨一個狀元,相當之高調。
狀元定了,謝恩簪花遊街之後,就被扔到翰林院學習去了。慣例,進士中的精英要進行崗前培訓,沒被選中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