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生生把她們幾十年的宮廷生涯打了個“非優質”的印兒。說話的還有太皇太后,她們還不能反駁。
再看看八福晉,又都閉了嘴。這也是個潑辣貨,她正牌子婆婆都不表示什麼的,大家也只好跟著閉嘴。良嬪倒沒什麼芥蒂:她從來就沒掌過宮務。
三福晉看出情形不太對,連忙岔開了話題:“照這麼下去,今兒就能早早地完事兒,咱們也能知道留下多少人了吧?”
四福晉介面道:“這是自然的啦。”
淑嘉矜持地笑笑,忽又覺得索然。一切都太按規矩來了,就……失了不少趣味,大家也少了很多的八卦。往年可以八一八哪家武力值比較高,硬是擠到前面了。哪家比較不幸,人先送進去了,護送的被打成了熊貓。等等等等。
淑嘉思忖:這樣做到底是好是壞呢?
太皇太后卻不太關心這個,今天蒙旗女孩子不少,她比較想知道她們的前程如何:“什麼時候能有單子過來?這回必能出來得早些罷?”
淑嘉欠身道:“今年人不少,秀女兒進來是快了些,太監、嬤嬤們驗看也是要些時候的,總是要到後半晌。老祖宗要乏了,不妨先歇一陣兒,一有了信兒,我就給您報過來。”
“要到後半晌……”眯起眼睛,還是看不清自鳴鐘,索性問,“現在什麼時候了?能擺膳了麼?早些傳膳,我也早點歇個晌兒。後半晌專等訊息,你們也都忙去吧。皇后,著人催著點兒外頭。”
淑嘉無奈地笑了:“好~”
宮妃、福晉都是識趣的人,一時都散了,給老太太吃飯休息的空間。
不用老太太催,淑嘉也很關心秀女們的情況。這是她親自主持的“改革”,如果成功,將要成為定製的。而且,這是內務府向她彙報今年大挑開始了,由她提出來的建議。
允祺、允祹兩個是比較佈景板了一點兒,卻也不是不識貨的人,聽了淑嘉的提議,都覺可行。馬武更能看到其中的好處,也是同意推行的。這三個人早在向胤礽彙報大挑事宜,得到一個“你們去問皇后。”的回答之後,就知道這事兒該誰作主了。
說起來康師傅的死老婆屬性還是間接坑到了他自己,後宮沒皇后,皇太后又是個不太靠得住的老太太,小老婆們還不是名正言順又是多頭政治,選秀的事情,只好由他一大老爺們來操控了。
他在位的時間又長,弄得大家以為皇帝的工作裡還包括了一項把兒媳婦從頭考查到尾。坑爹啊!一家之主決定與什麼樣的人家聯姻,對兒媳婦負有考察責任的應該是婆婆吧?老公公沒事兒相看兒媳婦……這個,怎麼看怎麼詭異啊。
在胤礽看來,除開正式工作與教導兒子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他老婆的管轄範圍。連兒子小的時候,啟蒙教育也是老婆負責的,效果都還不錯,他何必再跟他爹似的什麼都管、什麼都忙呢?
十多年的夫妻生活,養成胤礽這樣一個習慣,也算是淑嘉的一大功績了。
初選的事兒不需要淑嘉去管,想來太監、嬤嬤們也沒那個膽子胡亂讓人落選。家世好的,他們不敢;家世差的……咳咳,真要落選了,皇后也不在意。至如個人素質,還有後面的複選、留宿等手續把關,不必擔心質量問題。
後面的挑選還在進行,淑嘉也令傳膳,吃完了飯,她還要佈置複選、留宿等事宜。又有,兩位公主已經指婚,她們的嫁妝有內務府置辦,淑嘉作為養母,也要有所表示。
到了後半晌,內務府果然遣人遞了名單來。前面的胤礽也收到了摺子。摺子裡,內務府諸人把皇后狠誇了一通,誰敢搶皇后的改革之功呢?內務府還額外拍了帝后二人的馬屁,直說在幾十年沒有皇后之後,大家終於有了主心骨,這都是帝后二人帶來的福氣啊~
淑嘉粗粗看過名單,凡是權貴家的孩子,一個沒漏,也就算是放心了。帶上名單,去向太皇太后彙報去了。
清廷行文,多是滿文、漢文,太皇太后不大認得。淑嘉就令大公主讀著人名,念一個,她跟太皇太后點評一個。
太皇太后聽著今年蒙古女子不少,頗為滿意,再聽下去就發現後面的秀女出身越來越低,她幾乎鬧不明白誰跟誰:“行啦行啦,你辦事是讓人放心的,我聽一點兒味兒就夠啦,不用再跟我說啦。”
“您可千萬別這麼說啊,我這是頭一回辦這樣的事兒,心裡正打著鼓呢。過兩天還要把她們叫進來看一看的,您不給掌掌眼,我可沒底兒。”
太皇太后樂呵呵地:“好啊。哎,皇帝知道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