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目的地時,容器自然消解。或者,這容器可以是某顆小行星,我們很早就開始考慮小行星或者彗星將生命帶入地球的可能。再或者,就像在南都那樣,撕開一道灰濛濛的口子,用空間傳送技術傳過去。”
“既然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全都發生了,連第二個第三個地球……不,準確說,連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的太陽系都出現了,那我們萬萬不能再用以前認識的規律來束縛自己的想象力。”
楊小千認可地點了點頭,正因如此歐羊這種想象力和行為都像是脫韁野馬的傢伙才會擁有會議室裡一席之位。不過朱院士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家,竟能如此泰然地放下以往成就,虛心接受新規律,真是讓人意外。
“原來除了行星彗星撞擊論,還有個太空塵埃傳播論?太空塵埃間的碰撞居然也可以推動生物在行星之間遊走,或許以後這也會成為行星生命起源學說之一,我得記下來,方便寫新書。”歐羊小聲嘀咕著,全然沒有身處機密會議室的覺悟,無比嚴肅的場合竟然還想著給新書取材,就連楊小千聽到後也不禁暗自咬牙。
不能再讓歐羊繼續胡鬧了,必須立即回到重點,楊小千心裡這麼想著,搶在其他人之前開口問道,“朱院士,我在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並不充足,我想問問您,如果有一顆直徑五百公里的小行星飛向我們,我們能提前多久觀測到?有沒有能力攔截它或者把它推出危險軌道呢?”
“大概能在撞擊發生前二十二個月到二十四個月預測到,至於攔截、擊毀或者推出危險軌道……”朱院士搖搖頭,悲嘆一聲,說道,“齊局長,請你先播放硬碟裡第二段影片吧。”
第四百零一章 滅世
“好的。”齊心吾應聲點頭,接著對其他人解釋道,“硬碟裡的第二段影片,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時,近月太空站拍攝的影片,在這個影片裡我們能從宏觀視角看到那顆直徑五百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后會發生什麼。我會以三十二倍速進行播放,請各位戴好耳機,螢幕下方會有字幕進行解說。”
楊小千和于謙對視一眼,嚴肅且認真地看向投影屏,不經意間將坐姿調整得更加端正。
螢幕上先是顯現出一個巨大球體懸在浩瀚的太空中,背景卻不像想象中那樣漆黑寂寥,反而充滿點點星光,除了太陽系內的同伴,萬分遙遠處還有幾條彩光撕開黑暗,那是距離幾千上萬光年的星雲,或許在那裡,也有,或是曾有過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生物和文明。
螢幕下方額外新增的led橫條屏浮現出字幕:地球。
原來這是地球,並不像人們想象中和各類作品中描述的那樣美麗,本該湛藍的海洋呈現著類似腐爛海藻的灰色,陸地則呈暗紅色和深棕色,從畫面中倒是看不出地球母親的形狀,但投影屏下方的字幕和耳機裡傳出的電子音解說給出了更多資訊。
楊小千也是到現在才知道地球的形狀並非規則球體,並且以前所見過的地球、太陽系、星雲等天體形象的天文望遠鏡照片其實都是經過ps的當然,是嚴格遵守規定的合理的影象重塑,以便讓更多人欣賞,否則大部分由不可見光組成的天體影象會變得單調無味。
在代表地球的圓球右側,有一顆小小的灰紅色球體正在貼近地球,那就是即將毀滅一個文明的滅世小行星,直徑五百公里的龐然大物放在直徑超過一萬二千公里的地球旁邊,就像是扔向籃球的一顆棗核。
但理論上只要這顆實心棗核的速度足夠快,它就能讓籃球四分五裂。
“因小行星質地的不同,直徑五百公里的小行星質量應在十三至五十二兆噸之間,附:單位‘兆’為一億億。”
儘管已經知道結局,但看到字幕上顯示的天文數字後觀眾們還是忍不住倒吸冷氣,為另一個地球的命運感到揪心。
“當滅世小行星距離地球二十至三十萬公里時,由於萬有引力的存在,它將會吸附大量太空塵埃,並對周圍天體的執行軌道造成干擾,地球與月球都會受到影響,不僅執行軌道會產生微小變化,自轉與公轉速度也會發生變化。由於複雜的引力綜合作用,地球將出現潮汐紊亂等現象,並持續數個小時。”
楊小千認真聆聽耳機裡傳出的電子音,一字不落。從畫面中地球和小行星的距離看來,顯然已經度過了那一階段,不斷飛近的小行星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如一隻撲火的飛蛾般撲向地球,再無轉換飛行軌道的可能。
當滅世小行星距離地球不到十萬公里時,在朝向小行星的那個半球,人們可以看見一片陰影緩緩移過,遮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