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
只是,十九局一向奉行寧缺毋濫的原則,入職審查極為嚴格,相比之下一般行政部門的政審和背景調查只是過家家,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中,百裡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精英才能透過如此嚴格的篩選,這樣一個人員精簡的權力機關,怎麼會憑空多出一隊人來?
楊小千算是與十九局打交道最頻繁的人,對十九局各個處級單位以及下屬行政機關都有所瞭解,可對今天接機的這隊人卻是完全陌生,楊小千能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他們之前從未出現在自己的視線之內,且自己此前沒有知情權。
這意味著什麼呢?楊小千雖不在十九局或變控中心工作,但在兩個部門內都擁有極高的知情許可權,在必要的緊急時刻,甚至能夠接管指揮權代為指揮,如果十九局內某個下屬單位或分支部門連楊小千都無權獲知它的存在,可想而知,其機密程度究竟有多高。
“我猜我們這次不會去十九局的辦公大樓了,否則不必讓他們來接機。”楊小千滿意地笑了,“看來今天,劉遠舟終於肯給我們一個交代了。”
楊小千沒有猜錯,掛著特別通行證的專車沒有開往十九局辦公大樓,而是開往上京城郊。
沒有人告知此行的目的地,接機的這隊十九局工作人員一個個冷冰冰的像是機器人,沒有人多說一句,司機與副駕駛上車後就關上隔音板,楊小千只能與于謙繼續無聊的談話,談話內容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瑣碎內容,畢竟這是十九局的專車而不是于謙的專機,很可能裝有錄音裝置,在這裡談論一些敏感而重要的話題,不合適。
從車窗外不斷變化的場景可以看出,司機正在走一條精心安排的路線,而且很可能是根據即時路況不斷調整的,或許幾番彎彎繞繞走過的總路程要翻上一番,但自始至終沒有遇上堵車或是紅綠燈的情況。
在上京這塊地界竟然能保持車速恆定不變,說是超自然現象也不為過。
或者說,這就是一種不易察覺的超自然現象?
楊小千低頭想了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及時獲知上京大半區域的交通狀況,並根據不斷變化的資訊,迅速計算出合理路線光知道車輛行進路線附近的交通狀況遠遠不夠,因為一段路堵車與否不僅僅與附近的路況有關。某一街道發生一起車禍,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能造成另一條街道堵車,作為反饋,另一條街道的路況變化又對已經移除事故車輛恢復通行的街道造成影響,這種算術是一加一大於二的若干次方,而上京交通狀況的複雜程度,大概是二的十一次方。除此以外,還有紅綠燈的時間,車流量的多少,都會產生影響,這個資訊量,龐大到能使腦容量正常的普通人腦袋爆炸。更別提,這資訊每分每秒都在變化。
劉遠舟倒是有這個計算能力,可楊小千相信他不會無聊到用自己的超能力做這種事,如果是為了省時間,完全可以派直升機來。
“沒有減速、沒有加速、沒有剎車,除了轉彎,這部車一直在以相同的速度前進。”于謙也發現了這一點,嘖嘖稱奇,“這比禁行上京所有社會車輛還要厲害啊,劉遠舟什麼時候有了擺譜的習慣?”
聽這話裡意思,于謙也認為劉遠舟不派直升機而派專車,是別有用心。
但楊小千的看法卻與于謙有細微差別,擺譜?那不是劉遠舟的風格。
既然沒有選擇使用直升機作為交通工具,而是派了一部相對用時更久的專車,是否在暗示什麼呢?
一小時後,專車減速駛入一扇看似平淡無奇的大門,停靠在地下停車場一處車位。
司機和副駕駛各自拉開一扇車門,恭恭敬敬做了個有請的手勢。
楊小千與于謙對視一眼,跨出車門,跟著司機往地下停車場更深處走去。
周圍環境與普通的地下停車場一般無二,但寂靜中處處透著詭異,並非三流恐怖片那種刻意營造的驚悚感,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危機感,讓人渾身汗毛樹立,隱隱間彷彿有極細的針尖紮在毛孔。
走到半道時,通道盡頭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
“楊會長,於議長,歡迎來到零一基地。”
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子當如楊小千
通道盡頭是一處電梯,結構特殊,材質非凡,讓楊小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用了兩秒鐘的時間,楊小千回想起這感覺源自何處,在遠江時他曾見過邱哲的地下實驗室,而從平房通往地下實驗室的電梯,就是這種設計。
“楊會長,於議長,歡迎來到零一基地。”
稚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