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症。杜伏威二次具書給輔公祏,令其殺掉李百藥。其時,杜伏威的養子王雄誕與輔公祏,都反對杜伏威接受唐王招降,沒有對李百藥下殺手。到了武德五年(623),輔公祏公開反唐,任李百藥為他的吏部侍郎,但他很快就被唐趙郡王李孝恭率兵剿殺。所幸運的是,唐軍搜出了杜伏威當初寫給輔公祏,責令處死李百藥的書信,李百藥這才免於一死,被流配涇州(今甘肅涇川)。
貞觀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求賢若渴,很快徵調李百藥進京,任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詔令他編撰《齊史》。這位歷經坎坷的文臣終於在62歲時,迎來了他的新人生。由於李百藥做過隋朝的官吏,又多次擔任反隋義軍的幕僚,見證了隋王朝興衰的全過程。所以,在敘述“前王之得失”方面,他根據父親的舊稿修撰成《齊書》五十卷(即《北齊書》,中國二十四史之一),與其同時形成的《梁書》、《周書》相比,都要深刻許多。唐太宗李世民閱而感嘆:“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乎!”晉升他為太子左庶子,加散騎常侍(皇帝近臣,正三品),賜綢四百緞,又除宗正卿(九卿之一,掌皇室事務)。第二年,隨著《五禮》、律令的修定完成,他被晉爵為安平縣子。他晚年“懸車告老”,懇求出仕,獲得恩准,過起了怡然自得的隱士生活。貞觀二十二年(648),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隋唐大儒李百藥,以其84歲高齡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
史論李百藥:“名臣之子,才行相繼,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沈鬱,尤長於五言詩,雖樵童牧豎,並皆吟諷。性好引進後生,提獎不倦。所得俸祿,多散之親黨。又至性過人,初侍父母喪還鄉,徒跣單衣,行數千裡,服闋數年,容貌毀悴,為當時所稱。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築山,文酒談賞,以舒平生之志。”(後晉·劉昫《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28、《長門怨》
唐·徐賢妃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這是一首古代命題詩,“長門怨”泛指嬪妃失寵之幽怨。
柏梁臺:建於漢元鼎二年(前115年),因以香柏之木作為橫樑而得名,後來在太初年間(前104—101年)為天火所毀(故址在今長安縣的長安故城內)。漢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劉徹在柏梁臺與群臣賦七言詩,每句一韻,一韻到底。後有人模仿此體而作的詩,被稱之為“柏梁體”。唐太宗李世民大敗突厥頡利可汗之後,曾與群臣合賦過一首柏梁詩,命題為:“兩儀殿賦柏梁體”,現存五句:
絕域降附天下平(太宗)
八表無事悅聖情(淮安王)
雲披霧斂天地明(長孫無忌)
登封日觀禪雲亭(房玄齡)
太常具禮方告成(蕭瑀)
這首詩雖然是每句皆韻,也皆用平韻,但並非一韻到底。“平”是下平一先的韻,“情、明、成”,是下平八庚的韻,而“亭”則是下平九青的韻。後唐中宗李哲也曾與群臣作過這種命題柏梁詩。可到了宋代末,已很少有人再作“柏梁詩”,哪怕再作也是以文字遊戲為主。
昭陽殿:趙飛燕姊妹得寵的居住地。昭陽殿兩側分別有東閣、西閣,透過長廊與之連線。東閣有含光殿,西閣有涼風殿。廊閣之間,流水潺潺,香草萋萋,別有天地。(昭陽殿透過一條深長的永巷與其他嬪妃宮女的宮殿相連,也分左右兩院。那裡曾發生過漢高祖皇后呂稚幽禁戚夫人為人彘的悲慘往事,故有人將“永巷”喻為幽禁失寵嬪妃之地。)
守分辭芳輦:班氏入宮初為少使,頗得漢成帝歡心,不久被封為婕妤,貴寵無比,幾乎與許皇后相等,獲得了無數嬪妃一生夢寐以求的寵愛與尊榮,但她從不恃寵驕橫。一次,漢成帝乘坐皇帝御駕出遊,邀班婕妤同乘。她不僅謝絕,還舉古畫為例,進諫皇帝,由此獲得了太后王政君的褒獎。此後,“班妾辭輦”被喻為嬪妃應有的美德(《漢書&;#8226;外戚傳》)。但後來漢成帝劉驁寵幸長袖善舞的趙飛燕,將擅長詩書的班婕妤冷落於長信宮,她只能:常恐秋節至,含情泣團扇。
反思二位嬪妃的不同遭遇,詩人感嘆:“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思慮自己詩文再佳,恐怕也只能是班妃的命運。
徐賢妃(公元627—650年),真名徐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