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2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大員提前見識過彩排時都表示十分滿意。

首先是辛亥革命英雄紀念碑揭幕儀式,為了紀念在‘陽夏戰爭’、‘鄂中戰事’、‘北線戰事’、‘保衛西藏’的戰爭中犧牲的英雄,經李漢提議,最終決定在武昌這塊將建立成武昌革命廣場上建立一塊革命英雄紀念碑,並同時將場地平整,更名為革命廣場。此事李漢有效法共和國人民英雄紀念碑之意。但又沒有那麼高的比擬,畢竟辛亥革命並不等於全國人民的解放,而川鄂政權也只是一個地方政權罷了。

革命英雄紀念碑呈方形,建築面積640多平方米。紀念碑分碑身、須彌座和臺座三部分,總共高約6。5米。臺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均有臺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南北長上層座呈方形,臺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大須彌座束腰部三面鑲嵌著三幅漢白玉大型浮雕,分別以為主題武昌首義、北線戰事和保衛西藏為主題。還有一面,鐫刻著在此次革命中犧牲的能夠查到性命的約七千一百名戰士的名字,還有不少的已經沒辦法查詢到性命的,只能最後以無名烈士代之。除此外,紀念碑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四個花環。兩層須彌座承託著高大的碑身。碑身一側刻有李漢聘請的書法大師親題的“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議會副會長劉心源親自起草的祭文,碑身兩側裝飾著用鐵血十八星旗、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革命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24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雖然遠遠比不得後世的**,卻也肅穆莊嚴、雄偉壯觀。

今天天公放晴,又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上午八時,慶典正式開始,隨著紅綢布的移開,整個紀念碑顯露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對此行注目禮,軍人行軍禮。在紀念碑前,秦時竹透過廣播,朗讀了祭文:“……夫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革命肇始,眾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以去除一人專。制,成我中華民國……為爭取中華民主、自由、平等之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讀完祭文後,在李漢的率領下,全場群眾對紀念碑敬獻花圈之後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並默哀一分鐘,追憶逝去之英烈。

隨後李漢宣讀了表彰令,對武昌首義至今湧現出地11位傑出人物,授予他特意向北京申請的文虎、嘉禾勳章。由於這一年主要是戰鬥為主,因此在光是軍人跟將領便佔去了大半的名額。

首義領袖吳兆麟當仁不讓,獲得唯一一枚一等嘉禾勳章並文虎勳章,熊秉坤因正在四川著手強攻甘肅,他的那枚二等文虎勳章以及一等嘉禾勳章由李漢代為保管。隨後何進上前領一枚二等文虎勳章,三人之後再無高層將領上臺。隨後何茂昌作為中層士官代表、謝慶作為低階士官代表分別上臺接受勳章。除此外還有三位普通士兵代表,一位陳方,屬工程八營王金龍麾下,首義當晚隨他組建敢死隊,在舉義當晚被一個炸彈炸斷了一條腿,成為敢死隊至今唯一存活下來的老兵;一位秦忠國,乃是蒙古籍計程車兵,原本在襄陽服役的他隨清軍標統劉溫玉南下,全軍被擊敗後其被俘,隨後經過勸說之後投入李漢麾下,在先後數十場大小戰鬥**擊斃四十三名敵人,立下了不小的戰功;最後一位軍方代表為張錚,乃是武昌起義之後自南洋回國支援革命的南洋僑胞,後來被川鄂新政吸引到了湖北來,隨後跟他大小戰事打了不少場,兩次拒絕被任命為班長、排長只想戰鬥在一線的他在軍中小有些名氣,李漢也為他申請了一枚文虎章。

還有四人是各界代表,一名叫做宋鴻的年輕醫生,在戰爭中作為軍政府急缺的軍醫上前線,為給傷員動手術,曾在大仗之後連續三天三夜奮鬥在簡易的手術室內,最後昏倒在醫院內醒來後繼續工作,著實感動了不少人。鹽商陳偉元,先後向軍政府捐贈近十萬元的各種物資,其中不乏軍政府緊缺的硝石等軍工必需品;一個普通老人……李富貴,據說曾是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的淮軍老兵,他的大兒子戰死在陽夏的訊息傳回去之後,又帶著二兒子過去參軍,後來二兒子在西藏重傷不得不退役之後,又強令他的小兒子加入了新兵營,在這個好男不當兵的年代裡,這樣的人太少了!

隨著司儀點名,被點到者依次上臺,李漢一個個給他們頒發了文虎、嘉禾章,然後給他們依次配戴上“革命勝利”紀念章、“首義功勳”紀念章,並逐一握手錶示祝賀。眾人激動萬分,穿著整齊的禮服,掛著金光閃閃的勳章合影,相機如實記錄了這一刻地歷史。臺下掌聲一片。群眾給予了熱烈的祝賀。

照理做完了這一些本該來一場閱兵的,不過李漢考慮了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