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軍的裁剪跟領事裁判權上讓步。他微微吸了口氣,這讓中日衝突不日將結束。有情報顯示,日本國內似乎有從朝鮮抽調軍隊回國的意向,而且海軍艦隊也在集結中。畢竟中日兩國已在談判中了,有四國撐腰,他倒是不擔心日本再來一波偷襲登陸。
暫時有些摸不著頭腦的他只當是日本要往新佔領的德屬太平洋島嶼上駐兵,他已經命令調查局追查下去了。
最新傳回來的隻言片語顯示,日本可能將在年後對南洋有大動作。由於他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越來越大,他也不能確定日本人的真正動作,跟總參討論了幾次,還是不得要領,只能繼續等待調查局的情報。
不管怎麼的,日本派軍南下對他跟這個國家而言都是好訊息。日本國內有北進跟南下兩派,唯有狠狠的敲打北進派,令日本的南下派壯大,對於這個國家才是好事。
短暫的和平曙光,也許不遠了吧!
第六百一十章 宣誓
12月28日,中日在上海達成共識,正式簽訂‘中日恢復和平協議’。因為調停四國擔心日本擊敗了中國全吞滿蒙後對遠東秩序的破壞,故在調停中表現的十分偏袒中方,令日本懷恨在心,不過因為國力的不足同時並不準備立刻向白人主導的國際秩序挑戰。日本自認為接受了一場堪稱屈辱的議和。在中方再次做出讓步,承諾將在三月內削減東北駐軍至十一個師約二十萬人,同時允許日本商船自由停靠青島港後,日本外相終於接到了國內的指示,在和平協議上籤了字。
戰爭的禍根已經埋下了,沒有人會懷疑這一點。所有人都看到了日本付出了數萬精銳士兵的戰死、幾萬噸戰艦的重傷或沉沒,在國防軍反攻的過程中還有數萬噸的商船跟運輸船被擊沉,損失雖然遠遠無法同日俄戰爭相提並論,但也逼近兩億日圓,這叫這個國家如何能夠甘心。外相加藤高明才剛在協議上籤了字,還沒坐上返回日本的船,日本國內便傳出了風聲,有浪人叫囂著要為國鋤奸,天誅國賊。
未來,註定加藤高明的日子絕不會太舒服。
中國一樣不甘心,明明贏得了勝利,但是除了解除了日本的中國駐屯軍以外,什麼實際好處都沒能得到。以一個戰勝國獲得非戰勝國的待遇,也只有這個在過去數十年來飽經戰敗屈辱的國家才能夠勉強接受。不過饒是如此,外交總長陸徵祥也多了不少罵名,國人不少激進的年輕人普遍認為他的性子太軟,在中日協議中令中國做出了太多的讓步。
國內不少報紙都拿著這一點說事,不斷對他進行攻擊。
然而,一切的抹黑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新總統對他的外交總長的力挺。
1914年眼看著就要結束了,這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裡,法國的首都巴黎失陷,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商隊不斷遭到德國原遠東艦隊(斯佩艦隊)的襲擊。在三艘德制主力裝甲巡洋艦的帶領下,這支由三艘重灌甲巡洋艦及一艘中型裝甲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及補給艦隊組成的德國艦隊,一直遊走在南大西洋及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僅十一月便擊沉了7萬噸的英國商船,到十二月更是有35萬噸的英法商船及十餘艘英國戰艦折損在其手中。為其贏來了‘噩夢艦隊’的美稱。
12月30日,李大總統拒絕了楊度等人提出的希望他能在北京天壇模仿封建帝王登壇祭天就任大總統的提案,但仍任命楊度為總統府秘書處秘書長。同一天,外交總長陸徵祥攜‘中日恢復和平協議’返回北京。李大總統親自趕往火車站迎接,盛讚他為民國贏來了一場和平。
31日,李大總統一行離開北京前往西安,他將在第二日中午抵達西安,在西安新國會大廈宣誓,就任民國大總統。
各國對遠東這個國家巨大的政治變動,都傾注了巨大的注意力。評論文章、外交官正式的報告,甚至還有國家發表的關於遠東格局變動的白皮書,都是連篇累牘的。他們都隱約意識到,至少是在遠東,一個新的歷史格局正在塑造。
“在中國古老的傳統當中,很少有這麼年輕的人掌握國家大權的時候。當然封建帝王的子孫除外,他們雖然當上了年輕的皇帝,但是底下具體管理這個國家的還是穩重的老年人,這是這個國家的傳統。但是現在的局勢,終於發展到了這個國家背離這個傳統的時候了。一群從上到下都年輕得令人瞠目結舌的人接管了這個國家的全部最高權力。也許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厭倦了上百年自己國家地位的低落,還有無能的政府,於是他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總之,他們在合法的程式中贏得了選舉,獲取了中央大權。筆者無意回顧他們奪得最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