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部分(2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勢力已經大大衰減了不少。這是總稅務司不願意看見地。

李漢抵京擔任臨時大總統後,新入主中國最高權力舞臺的他因為實力的不足,最終接受了英使巴爾特的斡旋,總稅務司和其控制下的十多省方面也實現了諒解,李漢承認總稅務司對於其境內地海關擁有統一領導權,而總稅務司則承認其對自己控制地區對於關餘有自由支配權,可不必存入滙豐銀行,並且鬆了口任命了不少華人加入總稅務司高層,令英人的控制力下降了不少。由於川鄂等省是貨物進出口要地,再加上李漢很早就廢除了很多苛稅和厘金,其控制下省份的進出口貿易額不但沒有因連年戰爭而受到影響,反而他控制地區的不斷增多而上漲(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因為成本較低,分流了臨近幾省關稅而導致)。西部自治政府之所以日子比較好過,不僅因為有一眾重工、實業造血,海關的控制權也是裨益甚多。

現在為了拉攏中國,同時英國也是擔心中國加入同盟國後武力收回關稅,接管總稅務司。於是英使巴爾特再一次做了中間人,為中英兩國搭建了關稅談判渠道,在雙方各退一步後,新的協議又達成了。中國做出的退讓是:“中國、政府廢除已設海關方圓50裡地內的常關(即內陸徵稅機構),將其徵稅權力一體納入於當地海關;中國、政府承認,今後倘若自行開放商埠、設立海關,則一體納入總稅務司監管範圍……”,而總稅務司則發表宣告:“鑑於中國政局趨於穩定,中國、政府做出了履行一切國際條約和義務的莊重承諾,本總稅務司即日起即將海關關稅剩餘部分存入中國中央儲備銀行,由中國、政府財政部支配;總稅務司同時承認自1911年以來各地海關人員的變更。”9月3日,安格聯發表宣告:“……為充實海關力量,總稅務司決定舉行海關特別文官考試。”雙方同時一致宣告:“雙方承認,中國、政府及其相應機構對海關緝私負有義務,總稅務司對於緝私工作負有領導和監察之責。”

當然,海關關稅控制權只是中英在關稅問題上對立地冰山一角,更為要害和致命地則是關稅稅率制定問題。自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求和並簽訂《江寧條約》後,中國關稅主權開始遭受侵奪:其一,從訂約的內容來看,自通商五口稅則訂定之後,中國不得自定徵稅則例,實際上海關進口稅由洋人說了算,一直保持逢百抽五;其二,進口貨之內地透過稅,受“不得過某分”地限制,只准值百抽2。5,而國貨所需要繳納的厘金大大高過此數,實際上是對國貨予以歧視性待遇;其三,由於銀價跌落,而關稅稅則多年不得更改,真實關稅連5都不到,只有2…3左右,在大量廉價國外工業品的傾銷下,若不是辛亥革命以後有西部質量越來越高、生產成本越來越低且價格越來越低的工業品做殊死抵抗,民國剛剛展露了萌芽的輕工業早就奄奄一息了。

就這樣年訂定的舊稅則一直施行到1901年締結《辛丑條約》為止,前後44年未曾修改一次,中國關稅權力喪失殆盡。在此44年間,清政府也曾兩次要求修改,都因國力孱弱而無結果,中國日益成為列強傾銷商品的市場。直到《辛丑條約》簽定時,為籌議賠款,洋大人們方“恩准”清政府要求加稅的要求,但即便這樣,也不容許對稅率加以變更,只說將值百抽五的稅則增加“切實”二字,自民國政府成立以來,雖然一直也有更改稅則的建議,但列強根本沒有放在眼裡,阻力最多的就是英國。

現在英國點了頭,中國總算是將海關過半的權力收了回來。餘下的相信也不遠了!

第五百七十章 山東危機(2)

9月5日,中國、政府與美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達成協議,將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出資兩千萬美元及一批機械,中方以四條鐵路共748公里的修築權以及兩個新組建的鐵路建設兵團共四萬兩千名健壯年輕勞動力入股,雙方各佔50%股份,成立遠東鐵路建設公司,專注中國鐵路建設。

歐戰尚在歐洲打得不可開交,遠在萬里之外的北京,民國的臨時大總統驚喜的發現,他來到這個時空之後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展露無疑。

因為盟友在塞爾維亞的快速推進,同樣激勵了德**方高層眾將領,在付出了極小的代價拿下了盧森堡、比利時兩個歐洲中立國之後,數十年來軍國主意的對外擴張思想已經在德軍軍方高層中蔓延開來,就連德皇也因為德軍的勝利,放鬆了心裡本來的一些擔憂。9月初,他接受了他的總參謀長小毛奇將軍的提案,又對歐洲的另一個緊挨著德國的中立國有了興趣。

9月5日,德國外交部向荷蘭政府遞交外交照會,要求荷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