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漢的幫襯,他恐怕就只剩下區區不足四十個席位,尤其是在代表民意最重要地眾議員分佈上,總共才取得了3。2%地席位,完敗給了宋教仁的國民黨。
選舉結果一出來,立刻引起了其它爭議,主要就是對於國會如何開法?憲法如何制定?在這兩個方面,國民黨人同袁世凱勢力展開了激烈地爭論。結果大選結果出來的第二天,《民權報》(激進革命黨人的新陣地)就在上海組織歡迎國會團,發表《歡迎國會團宣言書》,倡議國會自行召集,先開預備會議於上海,再舉行成立會於南京,認為這樣可以保持立法機關的安全,預防北京的干涉,使議員可以自由議定憲法,選舉總統。
袁世凱一聽此說,即張皇失措,焦慮萬分,求消黨人之策。首先出來替袁世凱說話的是原同盟會會員孫毓筠,他發表反對擅移國會的通電。說自行召集國會,自行擇定國會地點,即是變更國都地點。欲假國會之力,迫政府必遷南方而後已……自孫、黃入北京後,南北意見已洽,今倡此議,徒令南北人心又生一重惡感,影響所及大有全國分裂之憂……針對孫毓筠的通電,激進派進行批駁,雙方又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大選成績揭曉之後,國民黨內黨員混雜帶來的弊端已經露顯。不少混入國民黨內,企圖藉助國民黨組閣混個一官半職的投機者趁機跳了出來,同其他各勢力在報紙上廝殺成一片。國民黨雖然人多勢眾,但是對手卻更加的多,其中不乏大牛人物,比如統一黨黨魁章太炎。在報紙上撰文攻擊國民黨的文章就屬他的火力最猛。章太炎和國民黨前身同盟會素有恩怨,逮著這個機會豈能不做大筆文章?於是撰文重新將國民黨從上到下攻擊了一遍,包括暗殺陶成章、藉著革命名義勒索上海民族資本家、攻擊陳其美等人腐。敗墮落,孫中山企圖出賣國家權益(指孫中山原先擬租讓滿洲給日本換取貸款)等等,火力之猛彈藥之足,令聲勢一直節節上漲。
國會大選之後國民黨的確犯了眾怒,一黨。獨大令國內不少勢力尤為恐慌。不少民主人士認為,國民黨過於注重黨派利益而忽視國家利益,比如鼓吹國會南移地法案,在他們看來就是分裂中央,造成南北對抗的舉動。又比如,國民黨在成為第一大黨後,在報界上長篇累牘地鼓吹責任內閣,要求由國民黨組織完全的政黨內閣,甚至公開嘲笑其它黨派的分量。當然,這內裡多少都有些嫉妒的心理包含在裡面,而這一場席捲國內各勢力的罵戰之中,背後未嘗沒有勢力推動,比如。。。袁世凱!
國內如今雖然捲入互相攻伐之中,然而因為國民黨在國會大選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尤其宋教仁在選舉期間為了獲得更多的選票不遺餘力的對中央從民事到外交再到軍事所有政策攻擊了一遍,甚至將內閣罵做袁世凱的‘傀儡內閣’,更是攻擊其因為總統權力得不到約束,最終導致他的權力越來越大,只差沒罵他獨。裁了。
加上最近國民黨中的激進派黨人鬧出的議會南移跟憲法討論會的成立,這無疑惹得袁世凱十分不安。他毫不懷疑一旦宋教仁組閣之後,自己手上的權力將會遭到掣肘,於是暗自下令調兵做好大戰的準備之後,卻潛人只招來楊度一人,詢問他該如何主張。
袁世凱的筆桿子很多,幕僚團更是規模龐大。奈何袁世凱從不願意輕信於人,就跟李漢一樣,他在手下趙秉鈞等府上都有眼線,為的就是害怕因為嚐到了權力的好處,手下生出了二心。
陳宦跟楊度兩人乃是袁世凱麾下最懂得揣摩他意思的兩個心腹。只是比起陳宦,毫無疑問他更相信楊度。因為在他麾下,只有楊度是百分之百贊同他的中央集權和進行威權統治的。如馮國璋、段祺瑞等雖然明面上應和,但是多少都不完全希望他搞獨。裁。所以,一直以為雖然楊度跟他手下幾個大將,如段祺瑞、段芝貴和馮國璋等人,有些齷齪,更是跟陳宦等一杆筆桿子互相瞧不順眼,楊度地直率和不知圓滑得罪了北洋集團的上上下下。但是袁世凱對於楊度是非常賞識地,氣量也格外寬大,雖然楊度平時有意見,但袁世凱一概裝作不知道,若是有政治事件需要商量,還是眼巴巴地盼著他來。
“皙子,來來來,快來暖暖身子,這鬼天氣還要過一個月才能脫下棉襖,可別凍著了!”正捧著一卷徐州送來的鹽政考要看得認真,突然聽到門外下人喚了一聲,一抬頭袁世凱一看到楊度來了,連忙起身離座,招呼楊度坐下。
楊度心頭一熱,袁世凱雖然並不完全符合他心目中“明主”的形象,但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也知道段祺瑞、馮國璋、趙秉鈞、陳宦等人三天兩頭在袁世凱面前詆譭他,但絲毫沒有動搖袁世凱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