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京,接受後續軍事調動。
次日,李漢下令江防艦隊駛離了武昌跟蕪湖軍港,浙軍主力從杭州往上海逼近。
北洋軍在調兵遣將,李漢也在厲兵秣馬,民國局勢短短半月之內便重回劍拔弩張,濃重的戰雲重新密佈起來。
南北雙方都在爭分奪秒的進行著戰略部署,對於國內立憲派跟洋人的和平呼籲都是敷衍以對,所有的人都在緊張的注視著局勢的發展,空氣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戰爭的腳步也越來越近。
國內不少明眼人看的清楚,李漢不同於國民黨,手下的軍事力量更是不在袁世凱之下,兩虎相爭之下兩敗俱傷的可能性要遠大過一虎勝出為王,因此為了中國的前途、國內的和平。以黎元洪、唐紹儀為首的落魄政客們開始在兩大勢力之間積極奔走。為這兩個看上去勢不兩立的軍事集團進行斡旋,並打聽雙方退讓的條件,但是李漢已經鐵了心要打,自然開出了袁世凱斷難接受的價碼,擺明了沒有誠意的打臉態度令這些個落魄政客們打一開始行動便陷入了步履維艱之中。
黎元洪、唐紹儀之流自然不可能獲得什麼進展,事實上就連另一路以前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為代表的列強遊說團都遭到了李漢的拒絕接見,國內的局勢已經明擺著告訴了他們,小字輩的李漢已經不滿老一代的前輩袁世凱繼續掌控這個國家了。自感覺翅膀硬了的他拒絕了用年輕耗死老邁的袁世凱,他需要用一場大勝鎮壓了國內所有的聲音,並用勝利入主中央,成功在一戰前掌握這個國家的局勢。
雙方既然都沒有和談誠意,何來妥協之說。於是乎,在舉國的惶惶不安中,又半個月就這麼過去了。到了三月中旬,經過了一個月的調動,西部率先完成了部隊跟物資的部署,北軍則相對之跨度要比李漢控制的區域小得多,鐵路跟海運、水運的便利也讓袁世凱在幾乎同樣稍微一兩日完成的大致的調兵。
北洋軍分成兩路,王士珍的第一軍又分三部分別以河南、陝西、安徽為戰場;節制第一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四個主力師,在袁世凱的心目中位置顯然十分重要,畢竟他將面對的陝西、湖北、安徽都是李漢重兵把守的省份。吸取了去年的教訓,第二軍依舊改由馮國璋指揮,不過卻協制第二師、第六師、第七師、第九師四個主力師,預定主要主攻方向為安徽、浙江,勢力較之第一軍要差不少。
十省聯合自治政府的部隊也要分的稍微細膩一些,李漢坐鎮武昌指揮,在蔣方震等總參的幫助下將軍隊分為五路強攻,第一路以浙江的季雨霖部為主力,強攻拿下上海之後立刻配合安徽軍隊惡戰南京;第二路以張孝準的十五師為主力,是強攻南京的主力;第三路王安瀾的第三師將伺機在皖北發動強大的攻勢,可對河南、蘇北、山東等地造成巨大的軍事壓力;第四路以河南為主戰場,集中李濟深的第十師、馬榮成的第八師,將在最短時間內儘可能的摧毀第一軍的主力;第五路則以熊秉坤的新五師為主力,直接出兵殺向山西,配合鉗擊中原。
北洋與西部劍拔弩張,分別在綿延數千裡的中原大地上拉出了一條漫長的戰線,大戰一觸即發,外國駐華武官已經開始認真推演哪個預定戰場將戰鬥了。
面對嚴峻的形勢,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第五百零三章 護國肇始(上)
哥倫比亞特區的美國首都華盛頓,並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種氣象萬千的大都市。反而是一個安靜而到處都充滿了綠地和紀念建築物的城市。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國家沒有過去,缺少一份回憶跟記憶,所以,他們才會加倍珍惜這個國家的現在,勇敢、激情的展望未知的未來。
旁人漫步在這個城市裡面,閉著眼感受著這個城市的安靜,完全沒有作為一個國家首都如北京那般的奢靡骯髒、也沒有南京那邊的**成風,及時走在大街上就能感到這個國家建國、成長的歷史。波托馬克河從這個城市的正中穿過,白宮就座落在這個城市的東南,在國會山上,更聳立著美國國會大廈,它佔據了全城的最高點。似乎就在宣揚著他們在這個國家的地位。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紀念塔,傑斐遜紀念堂,美國國家美術館,美國國家檔案館,泛美聯盟等等著名的建築點綴其中。這是一個莊嚴的首都,這又是一個美麗的首都。
至於白宮,毫無疑問就是美國這個新大陸巨人的心臟了。而現在這座建築物的主人,現在已經換成了一個風度翩翩且一身學者氣息的中年白人,一位歐洲各國的統治者都小瞧了的美國總統……威爾遜!一位註定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大名的統治者,他用自己完美的表演迷惑了世人,風度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