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2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看過那張紙,知道紙上面寫的是什麼東西。那位剛剛謀奪了湖北省的年輕人在武昌宣佈成立‘川鄂聯合軍政府’,自任為聯合軍政府大都督。據宋教仁跟劉心源私下交流的訊息,那個年輕人已經知會南京,不日將向南京轉交一百五十萬鉅款,名義是川鄂支援北伐專款。

南京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窘迫,求告無門並不是什麼秘密,這事基本上國人都知道。據說因為他這一承諾,今早的臨時參議院會議上各省議員很是上演了一處好戲,竟然大多數省份議員都上書建議南京任命那位年輕人為‘西南經略使’、管理西南地區那一塊他們眼中的窮鄉僻壤。

以黎元洪對於南京窘迫財政的瞭解,他知道倘若李漢真捨得花錢,只怕他擅自挑起南方舉義省份戰亂的事情南京中央最多發文口頭批評幾句,這事多半要大事化小最後不了了之!

換言之,他已經再沒有機會了!

屋子內一陣死寂般的安靜,良久,黎元洪猛地對著面前桌子狠狠踢了一腳,“輸了!”

二月三日註定要成為在歷史上大書特書一筆的日子。如果說上午各大報紙爭相報道的‘湖北事變’吸引了多數關心國事的民眾的視線,成為了今日上午的主要話題。那麼生生被推遲到了下午才發行的‘中國之聲’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脫穎而出,僅在下午發行之後至晚上最後一批報紙停印,僅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南京、上海四省兩地之內,去年年末才剛發行的‘中國之聲’報紙創造了日銷五萬四千份的絕對空前的好成績。

無它,只因為新成立的川鄂聯合軍政府在這一日的‘中國之聲’報紙上刊登了完整全版‘川鄂聯合軍政府關於減免農田賦稅相關草案’、‘川鄂工業實業振興草案’、‘川鄂大鐵路修築與招工草案’三大決策,正是李漢準備已久打響自己‘革命者’招牌的三大重拳!

這一版的中國之聲報紙一出頓時震動了整個中國。將南北之間混亂的局勢和氣氛一下震開,也給對光復後對局面不滿的熱血志士們一個新的希望。

“餘在國外,聞彼國有革命之先賢,親自登門拜訪,請問何為革命!何為革命功成!賢者笑避只曰‘減民稅收’、‘為民服務’、‘興建工商’、‘勤修兵甲’,則。民悅、國富、兵強,此為革命功成!餘歎服,自悟革命當為‘斬斷荊棘’之路。餘自明志歸國投身革命以來,不畏生死、不懼艱險,獨恐‘革命功成、革命者亡’。於是書‘革命’二字於桌前,沒處理政務必觀之,謹記於心!”

“我中華本是富國強邦,奈何國富民窮,黎民百姓之苦,冠絕寰宇。滿清宣統三年全國錢糧地丁收入過七千萬,此為中央收錄之款。地方私自於我農民之上加增無數稅種,估為一千五百萬兩。何為暴。政?何為官。逼。民。反?如此做派生民焉得不輾轉溝壑之理?在其位謀其政,餘自歸國之處,心中謹記國外革命賢者之言,不忘減民稅收,讓我四萬萬同胞共享革命之新。自今日起,新定川鄂自耕農戶之農稅,舉國監之!買地放佃之業主,需將租額降至產出之三成七五,原約定地租不足者,亦不得再做增加!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軍政府亦不得令業主無故損失,但凡主動降租之業主,可求國土資源管理局查勘核定虧損之數額後,至當地軍政府申請,可以市場低價購買川鄂兩省官督商辦之‘林業公司、鹽業公司、漁業公司’,享受實業豐收之收益!與此可讓生民稍得喘息,民族元氣稍得培育。若農稅年減兩千萬兩,則佔我國之絕大多數之農戶稍有生息之後,可每年獲兩千萬之利。於中半數用於購買,則工商繁盛,國貨暢銷,國家安有不強之理?”

“厘金久為滿清惡政,自此將在川鄂永久廢除!廢除之日,凡往來四川、湖北交易之商賈,將於兩省之內任何一處軍政府工商局內繳納‘五元’修路公款,可盡得兩省自由交通之利。官員品流多濫。有鑽營者,有挾都中大佬八行洋洋而來者,亦有滿清官僚留用者。本一時權宜之際,收留此輩不少。若有為難者往各處‘廉政監察科’報案,三日內必將派出專員審查,但凡發現有作奸犯科者,當以亂世重典與之死刑!凡欲於我川鄂興建實業者,政府勵之當免一年稅收。掌工業技術辦場者,將以半價土地鼓勵之,往諸君惜革命之成就,興我中華之工業!”

“鐵路本為工業之經絡,強國之根本。國外俚語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方可通達遠,鐵路興盛方能強國體。然,鐵路興修耗資甚巨,若無強國之財力,自無鐵路修築之實力,最後便如四川之亂,成為禍民之工程。餘思考良久,又借鑑國外之經驗,乃隱有所悟,發行‘鐵路建設之公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