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3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22歲就成為了戊戌維期間享譽全國的上海《時務報》的主筆。

他的一支筆,被許許多多的人認為是有魔力的,上過式學堂的青少年,無論贊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沒受到過他犀利的文字洗禮的不少青年讀到他的文章都是如痴如醉,如癲如狂,甚至由此走上他本人所並不贊成的革命道路上去革命黨元老譚人鳳、胡漢民等人對於梁啟沒有什麼好感,但也承認梁“啟迪國人,功誠匪淺”。

戊戌百日維之後,梁啟超不得不亡命日本,一去就是十餘年,如今才得回來不過,對於國內的政治,自清末預備立憲以來,他還是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清廷派往國外考查憲政的五大臣的報告,就是他代筆的清末立憲派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團體“憲友會”,也是奉他為精神領袖。

此外,北方軍界的“士官三傑”的吳、藍、張等人,也與他交情深厚,蔣百里、蔡鍔等人更是對他執弟子禮。武昌起義爆後,在袁世凱出山前,他本來有藉助吳、藍、張等人的軍事力量,奪取北京政權一展抱負的計劃,但是隨著袁世凱的出山、吳祿貞的被刺,他的這一想法,只能黯然落空。

此後,他只得隨著國內局勢,調整計劃在曾今屢次徘徊於革命與改良之間的梁啟超看來,革命黨能破壞,不能建設,何況康梁一派與同盟會舊怨太深,他們領導的立憲派太多故人都倒在了孫黃的暗殺之下。讓他與孫、黃合作是絕無可能,反覆思量,他只好選擇與同樣有些歷史過節的袁世凱“合作”。戊戌年,袁世凱的行為雖然不像康梁一直宣傳的那樣是背後捅刀子,出賣光緒換取自己的富貴,但康梁一派對於袁世凱,口頭上一直是深惡痛絕,康有為到現在還不能“原諒”袁世凱的“出賣”

梁啟則不顧乃師的反對,當袁世凱露出了拉攏他的意向時,兩人一拍即合當。今年初袁世凱致電推崇他“抱天下才,負天下望”,敦促他回國時,他給師友信中稱:“鄙人既確信共和政體萬不可行於中國,始終抱定君主立憲宗旨:欲求此宗旨實現,端賴項城,然則,鄙人不助項城,復助誰?……吾自信,項城若能與我推心握手,天下事大有可為雖然,今當舉國中風狂走之時,急激派所最忌者,唯吾二人,……以撥論,項城坐鎮於上,理財治兵,此其所長也鄙人則以言論轉移國民心理,使多數人由急激而趨於中立,由中立而趨於溫和,此其所長也分途赴功,互動為用”!

只可惜,文人的手段如何能夠玩的過老謀深算的政客,對於他打得主意,袁世凱早就心中明亮,兩人不過互相利用罷了!

梁啟超在國外奔走多年,修身養性的功夫到了家。聞聽到暗中提到當年,他也只是微笑不語。待他飲了一杯酒水之後,方才放下道:“袁公所言即是,任公在外多年,不想一晃十幾年過且再回國已是物是人非。罷罷罷,不提也罷,不提也罷,今天袁公相邀,想必也是為了明個就要拉開的民國大選了吧?”

袁世凱笑道,“也是,也不是。大選我有任公相助,黨人只懂破壞不通建設,除了糊弄百姓,哪裡可能會什麼治理國家。今天不過你我老友多年不見,親近一下罷了!來,我再敬你一杯!”

“請!”

梁啟超又飲一杯,道:“袁公也不可掉以輕心,那黨人不可小窺,我在地方發展的時候,不少早年的朋友現在都進了國民黨中。黨人有著健全的政黨,只是多數分子思想太過激進,手段太過激烈,怕是難以成為守秩序的政黨呢!”

袁世凱笑道:“不必擔心,我有一張底牌在手,除非他們國民黨的勢力真就能夠壓倒一切,不然。。。”

“哦,計將安出?”

“吃菜。。。吃菜,咱們今天不談正事。。。”

第四百一十二章 利益交換

“先生,湯部長已經在府上等候您多時了!”

剛剛從外面回來的李漢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剛將身上披著的一件大衣脫下給了侯在一旁的一個參謀,一個府上的人員過來在他的副官蔡慶耳邊耳語了兩句,接著他便走上前來小聲跟他道了一句。

“又是為了國會大選的事情?他還沒死心?”

劍眉微微一皺,他摩擦著下巴最近剛剛蓄出的鬍鬚,“引他去我辦公室吧!”

“是!”

蔡慶趕忙安排人過去請他,李漢帶走往前面走去。

“多事之秋,我們這段時間鬧出來的動靜太大了。。。”

蔡慶跟在他身後,似乎聽到他輕聲說了一句,只是當他注意的時候,李漢又不說話了!

“對了蔡慶,去通知百里先生、周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