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2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聚,一則可為大帥。這鄂中之地看似廣闊實則乃是貧瘠之地,雖因經濟利於徵兵卻不利於發展,望大帥三思,早日拿下鄂北、長江沿岸繁華地區才是正理。一則立於交通運輸,二則此處商業繁榮,便於成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若要徹底站穩根腳,大帥還需解決一處心腹大患襄陽劉溫玉!省內之兵多於武昌,然還有一協駐紮鄂北重鎮—襄陽。那劉溫玉雖說能力不佳,不過能從巡防營統制躍至一些統帥,憑的就是尋常剿匪特別積極,手下士兵雖以巡防營為幹,卻不乏百戰之兵,不過其人性格頗為偏頗,加上又有些自負,想必以大帥之手段他必不是對手。”

“如此,梅廷該說的也全說了,不知大帥打算如何處置梅廷?”

李漢揚了揚手上的檔案,“會處理政務嗎?”

張梅生一愣,顯然沒想到他突然會問出這麼一句,只能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會。

“有興趣留下來在我軍政府中先擔任個閒職嗎。。。。”

第一百零二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

李漢不得不承認,比起處理政務跟招攬人心的手段,他差上張梅生這樣混跡官場多年的老人精太多了,說服了暫時沒有去處的張梅生留下之後,只用了半天的時間,他就將德安府內積攢了政務處理了八**九,然後又主動請纓幫他招攬了幾位應城縣內頗有些公望的鄉紳之流,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縣內的安生。

雖說李漢暫時仍不敢過分相信與他,不過還是對他放了權。脫離了政務的繁瑣之後,這幾日來的整軍擴軍速度無疑快了許多。因為社會上得閒散勞動力過多,僅兩天的時間,第一標,不,現在應該稱之為第一鎮才對,第一鎮自德安府內超額徵召了22000名符合條件的新兵,甚至標準也比他之前所定下的要高出了許多,倒是令他心中歡喜。

召回了駐守安陸跟孝感的三營四營之後,李漢用了一天的時間將手下三營來了個大調整,幾乎涉及到了三營60%以上計程車兵及軍官,炮一營因為特殊性暫時未作調整。為了不至於其餘三營的戰鬥力,他也僅僅只是為每一營編入了一千不等的新兵,組建了第2標、第3標以及第4標,新兵老兵比例降到了1:2,並徹底打算了新老兵編制,採取後世共和國陸軍最常用的老兵帶新兵的經驗,雖說一定程度上略微影響到了一部分的戰鬥力,不過也沒有下降的太過厲害!

利用這幾天的時間,李漢分三班集中了手下新老共200多位軍官,為他們詳細的上了一堂士官課程,集合後世共和國陸軍的訓練之法,以及一些現代陸軍的軍官職能跟指揮手段,他畢竟曾經在部隊服役一段時間,所以也曾上過幾次這樣的課程,因此卻也駕輕就熟。

五天,五天的時間在不經意之間就溜走了,李漢渡過了他來到這個年代後最輕鬆卻又緊張的一段時間,朝廷對於湖北的食鹽封鎖已經展開,四川總督端方已經下令鹽都自貢所產之鹽不得入楚,兩淮鹽井就更不用說了。初時幾日,省內百姓還能憑藉著存鹽熬上一段時間,不過誰也不敢確定戰事要到何時才能結束。

因此,就在他攻陷了應城縣的第三天,僱傭了更多的社會閒散勞動力,加上原本隸屬官服的苦工之後,縣內的各鹽井重新開始練起了鹽來,由於他下了死命令將所有膏礦封存蓄水改為練鹽,加上以每天100文錢的待遇招募了大量的工人,結果復工之後的第一天就出產了200多擔鹽(約10噸),其後幾天更是一度突破350擔的產量,最後穩定在了日產300擔上下,加上縣內其餘各處的產量,幾日縣內便生產了近百噸食鹽之多,運抵鄂中各縣之後紛紛遭遇百姓搶購,令之前從他手中購買去了一些礦井的鹽商大賺了一筆,受此刺激之後,又有不少德安府內的商賈湧至應城,即便他稍微提高了一些價格之後,短短三日之內還是又有四十多處礦井被賣了出去,估計再過一段時間,縣內的產鹽量還能再提一些。

因為出賣礦井還引起了張梅生等人的不理解,不過李漢倒是沒多與他們解釋,這事也解釋不清楚,他總不能去告訴他們,這應城真正的寶貝並不是這些貧鹽礦井而是縣內他命人圈下之後歸入自己名下的數塊荒涼之地,便是他真告訴了他們這地下幾百米處埋藏了數百億噸的優質岩鹽,以後世十幾億的人口一年七八百萬噸的食鹽消耗也可支撐四千年之久(吐槽一句,對於國內前段時間的鹽荒真不理解,國家年產鹽量是消耗的2倍還多,甚至各地儲備足夠多支撐三個月左右,可憐我國民一經專家忽悠,白白浪費了大量的銀子去購買天價鹽,既可憐又可悲,當時我們這邊的鹽價最高飆升到了1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