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1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大齡眼鏡男呵呵一笑,也就不再說話了。

不過旁邊的那個年齡最小被稱之為‘子男’的年輕人倒是幾次都想開口,不過看到兩人沒有理會他,臉上雖然有些難看,但是他也知道這次人家之所以會帶著自己出來完全是看在自己背後那人的面子,真要論起輩分來,不僅那個均室先生、就算是旁邊那個年齡看上去比他也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也跟老爺子是忘年之交,就算人家兩人不在乎,他也是三人中地位最低的一個!

大齡眼鏡男,原名易忠籙,字均室,號穭園。清光緒十二年(1886)生於湖北潛江,先世以農耕為業。均室出身農家,自幼坎坷,因此讀書異常刻苦,曾因學業優良,被保送至武昌經心書院。光緒末年,正是中國社會處於激烈動盪的時期,易均室受經濟救國思想的影響,毅然東渡日本求學,入早稻田大學經濟科。易均室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同盟會諸同志聞其識見異人,力邀入會。均室審時度勢,決然參與。武昌首義的槍聲打響以後,正在上海的他旋即選擇了回鄉參加革命,不想卻被同盟會安排了另一個任務,叫他護送另一人前往江西、湖南聯絡其餘幾聲革命者,可以說幾乎二十二跟二十三日湖南、江西兩省起義響應湖北革命,背後都有他的影子,尤其他擅長金石雕刻,更有著在國外同盟會的報刊之上擔任編輯的經驗,其知識之豐富,深得同盟會一杆大佬器重。

他口中的建華兄也不是尋常人物,雖然年歲尚輕卻比卻大多數年長於他的革命者資歷更早。他叫馮自由,原名懋龍,字健華,正是那個明明年齡比他要大,卻長著一副嫩白年輕臉龐的年輕人。

他出生於日本的一個華僑家庭,自幼就學日本,1895年在日本橫濱加入興中會之時,他年僅14歲,這才得了個革命童子的稱號。自此便跟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事業,為興中會和同盟會的知名人物,是早期的革命家之一。1900年因反對康有為改名自由。同年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深造,與鄭貫一等創辦《開智錄》半月刊,鼓吹革命。1903年,馮自由任香港《中國日報》,美國舊金山《大同日報》駐東京記者,1905年,參加中國同盟會,任評議員。由於他原籍廣東,又在香港、日本有家族聯絡,所以孫中山決定派他在香港、澳門,廣州等地進行黨務工作。1906年,他任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中國日報》社長兼總編輯,該《中國日報》是同盟會的機關報。主要欄目有論說、評論、國內新聞等,著重傳播孫中山的綱領政策,宣揚資產階級革命,抨擊清政府的**統治,並同香港保皇派報紙《商報》進行論戰,在海內外影響較大。他任同盟會香港分會長期間,曾協助孫中山參與策動潮州黃崗、惠州七女湖等地的起義,各地起義雖然都失敗,但清政府驚恐不安,風聲鶴唳。而各地革命者聞風響應,奮起鬥爭,動搖了滿清王朝的統治基礎。當時,反清運動雖屢遭挫折,但由於馮自由的堅韌不拔,同盟會香港分會的工作照常進行。

1910年馮自由離香港往加拿大,任域多利埠《大漢日報》主筆。為廣州起義積極籌款。所集資金為海外各埠募餉之冠,後來加拿大同盟會支部成立,他被舉為支部長。次年夏,孫中山先生在美國募捐,派馮自由去舊金山主編《大同日報》;並取得致公堂的合作,對於聯絡華僑支援革命取得很好的成績。

今年八月馮自由便在南洋地區秘密吸納旅美華僑捐款,至十月武昌起義成功後,他立刻攜帶捐款回國,至上海會見陳其美、譚人鳳等大佬後,又受了委託南下江西、湖南等省聯絡革命義士,響應武昌之起義,由於孫先生信任他,由他掌管帶回來的不少華僑政府的捐款,據說這筆海外華僑捐款高達200萬銀元,這也是同盟會緣何請他前往江西、湖南聯絡各地同志的原因。

一來他的口才著實了得,二來則希望他能夠誘之以利,勸服各地的心思不齊的會黨、江湖們配合起義。

劉英在日學習期間曾經數次拜訪過這位與他年齡相仿,但是革命資歷卻多出了老大一截的同齡人,兩人因為年齡相仿,加上頗有許多相同想法,幾次相聚之後,倒也成了無話不說的至交好友!他可是孫中山先生的機要秘書,這個身份可是令他成為了同盟會中真正的巨頭之一。

所以這一次在接到了他帶著大量海外僑民捐助回國之後,苦於無錢購買軍火收拾荊州跟鄂中的他立刻便密報與他請求支援,希望幾人能夠前來京山一趟。

卻不想幾人還沒到,他便出了事情!

三人中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即便是年齡最小的那個背景也不可小瞧,他叫黃宗慶、字子男,別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