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3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都是手段兇殘、動不動就屠村、屠城的黑回勢力,所幸黑回勢力的主力都在隨著陝甘總督……升允在陝西省內進攻民軍,在川西北地區盤臥的黑回騎兵不足千人,但也值得他警惕一下。軍政府現在控制的地區可不止四川一個,還有大半個湖北省,因此,他若不想放棄在湖北的根基,那麼跟天下第一都督……黎元洪對上是早晚的事情。同時面對這麼多的敵人,半年內若是不能編練成五鎮強兵,則他根本無力掌握這麼大的地盤。按照每一鎮擁有官兵合計一萬二千餘人來計算,共需步槍六萬餘杆,可是現在,他只擁有五萬多杆統一編制的曼麗下步槍,其餘都是自清兵或者從湖北軍政府以及從漢陽兵工廠內獲得的補充,雖然總數量如今已經超過六萬杆,但是戰爭中步槍的損耗是相當大的,六萬人的部隊,再怎麼說也得準備至少十萬杆步槍,尤其是機槍跟山炮,更是軍政府現在最短缺的重武器!

漢陽兵工廠跟鐵廠的搬遷,想要獲得全面復工至少要到三月後,並且原料的限制才是他現在最頭痛的問題。因此袁世凱擔心他在很那挑起大戰,他又何嘗不是十分的安心袁世凱現在便拿下了河南,兵鋒直指他掌握的湖北省地區。

袁世凱這一號人物,李漢心中十分的忌憚,如果可以他寧願先跟黎元洪鬥上一陣,也不願袁世凱的勢力範圍現在就擴充到了他的身邊,令他還要分出大部分的精力應付這位一世梟雄!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資訊的大爆炸,令李漢能夠接觸到不少有關他的情報,即便現在大多數關於他的記憶都已經模糊了。後世關於袁世凱這位在清末民初書上了重重一筆的男人評價複雜,從歷史來看,他骨子裡就不是一個君憲人物,這個人出身於舊官僚家庭,崛起于軍界,對於世界大勢知道不少,算是清末民初主動了解世界的一號人物。不過他雖然編練了新式的北洋軍,但那並不代表他是新派人物,從頭至尾,他都是一箇舊式官僚,縱然主持了“新政”和“預備立憲”,但這也絲毫不能改變他骨子那種在官場中長期浸淫出的舊時代氣息,他要的立憲是限制滿清皇帝的權利,因為只有限制了皇帝的權力,他的總理才能坐得穩當!這是他的侷限性。

袁世凱的能力無須質疑,此人能夠在清末政壇崛起,雖然有當時清廷人才嚴重匱乏,老一輩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或老去或逝去,滿清統治階層就算是再無能也知道,僅靠一幫只會斂財的旗人貴族統治清朝,這個國家早晚要滅亡,所以他藉助著當時朝中無人的東風而起,很快便成為人上之人,成為了漢臣階層的精神領袖之一。後來更是見風使舵,苦心經營,最終趁著辛亥革命的動盪局面成為竊國大盜。

可惜在歷史上的辛亥革命中,袁世凱趁勢而起,卻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沒錯,政權的建立初期需要一位權勢高度集中的獨裁者,但是明明有能力爭著幹了兩三任甚至四任的大總統不做,卻演出了一幕總統變皇帝的滑稽戲,最後以失敗告終,此事對中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深遠,袁氏一死,北洋集團分裂,這些不同的軍事集團各自尋求列強作為後盾,而列強也積極扶持代理人,從此中華大地軍閥混戰,紛紛擾擾了十多年,失去了最寶貴的發展機遇,可以說,袁世凱作為一個目光短淺的舊式官僚,應該為這一切負總責,他原本有機會做一個拿破崙式的強人,但他沒有抓住這個青史留名的機會,而是將自己置於千夫所指的地位,這既是他袁世凱的悲劇,也是近代中國的悲劇。

話題扯遠了,現在大家都想拿下河南,但是又都不願為了河南兩虎相爭損兵折將,和談是必須的。對於李漢來說,根據地的穩定是他當前最需要完成的任務,不過雖然有顧慮,但是卻也要在沒摸清楚袁世凱的底牌之前,詐一詐楊度!

楊度為之語塞,他顯然有些不太適應李漢式的‘爽快’談法,不過眼珠一轉,才說道:“不勞大都督費心,只要大都督的條件合適,度自有辦法說服袁宮保,還請都督儘管開口!”

李漢給兩人分別斟了一杯酒,道:“從河南撤兵倒不是不可以,只是,一來我督軍一部在河南作戰耗費軍費頗多,二來我跟河南軍政府副都督唐犧支有約在前,我助他得到豫督之位方可離去。如今讓我從河南撤兵回來卻沾不足理,何況貴方曾經兵犯我湖北,於情於理,我在河南駐紮一部也是應該。所以,讓我從河南撤兵,可以!兩個條件,第一,我部第一混成協、第六協在河南作戰日久,先後折損士兵不少,所亡之戰士皆是我革命之志士,吾素聞袁宮保家財萬貫又出手闊綽,區區一百萬兩的銀子,想必宮保必然不會吝惜吧!”

他頓了頓,看了眼楊度的臉上,卻發現他只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