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1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端方苦笑,這一次面上竟然真得溢位淚花來了,只見他猛地從椅子上跌坐了下來,哭道:“莫非是我做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不成,天欲亡我。。。天欲亡我。。。”

端錦不欲讓外人看了笑話,趕忙上前欲要扶他,也被他一把推開,坐在地上痛哭。

趁著兩兄弟不注意,第三十一標標統曾廣大隱晦跟鄧承拔使了個顏色,而他卻先是點了點頭之後,突然眉頭一皺,又微微搖了搖腦袋。

“大人,您在湖北、以及這入川以來的一路上,待弟兄們十分親厚,只要大人吩咐下來,弟兄們無有不遵!”

端方坐在地上痛哭,任由弟弟如何安慰都不願起來,哭得那叫一個傷心。最後沒辦法了,鄧、曾二人也跟著勸勉道!

老實說封疆大吏做到端方這個份上,也真的算是大清國獨一號了。入川以來,端方一路上對民對兵,可謂竭盡赤誠,他每飯只有白飯鹹菜,沿途所住房屋無非是“養豬堆糞”之屋,每到一處,他必命士兵鳴鑼聚眾,宣示朝廷“德意”,勸說川民不要加入“動亂”。對待隨同官兵,他更是傾心結納。他甚至能夠放下欽差之尊,與那些隊、排級的軍官們拈香結拜。途中有士兵抱怨腳痛不能行軍,他立即僱人抬轎扛著這些士兵上路。每有兵士患病,端方即命弟弟端錦,親入營中,端湯伺藥。

雖說這乃是端方兄弟的籠絡之術,但是貴為一聲總督的端方願意這麼做,的確拉攏了不少軍心,至少,鄧承拔若不是為了保命,也不願意跟他對上的!

但是,士兵中的革命黨人,是不是吃端方的這一套,二人心中毫無把握。隨端方入川的這四營湖北新軍,自原湖廣總督瑞徵以下,都十分清楚,新軍之中黨人甚多,所以才調離武昌,以免他們留在湖北發生變亂。現在,全國各地響應武昌起義的訊息紛紛傳來,端方所部又困守資城,前後左右都是義軍,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兵變”。鄧承拔本人甚至已經聞得風聲,軍中的革命黨人正在密謀起義,只要時機一至,立刻舉軍皆反。

這四營湖北新軍,都是鄧承拔帶了幾年的老兵,因此軍中上下,他有不少的親信,軍中有什麼異動,也很難瞞過他。昨天,他往日裡的一個親信,就過來找他隱約的說道,弟兄們最近恐怕會有舉動,希望他與端方保持距離,以免受累。鄧承拔聞言,立時知道,這四營湖北新軍,恐怕都有了反意,甚至自己往日的親信,也在逐漸的疏遠自己。

鄧承拔自問不是很有魄力的人物,要他帶頭“造反”,他是不能,但若手下要造反,要他與手下官兵對抗,他也不敢。

加上今日有人秘密前來拜訪過二人之後,終於,兩人下定了決心。

沒錯,如今被端方引以為心腹的兩員領兵大將………鄧承拔、曾廣大二人的確已經動了殺他之心。

只因為二人已經得了荊楚鎮守使李漢的承諾,殺端方兄弟、迎入川鄂中革命軍進資州,保他二人一身無憂,也可加入軍政府之中為將。

原來,鄂中情報司在派遣了幾員說客提前抵達資州之後,混入城中已經聯絡上了軍中的一些革命士兵,秘密商議舉義之事。

不過,情報司很快打聽到了隨端方兄弟入川的兩人都跟軍政府有些關係。第十六協協統鄧承拔在武昌雖然沒有黎元洪出名,但是他卻有一員大將如今投效了軍政府,即河南混成協統制—孫國安(原三十二標標統);而曾廣大早年看重的一個手下,如今也在軍政府混得風生水起,即第六協統制—季雨霖,說來這曾廣大與季雨霖還有救命之恩,因此在情報人員請示李漢之後,他便同意,由孫、季二人親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到了資州,又在今日送到他二人手中…

端方哭成了淚人,兩人也看的心酸,很快就跟端錦告了聲罪之後,出了知府府衙,停在了府衙外不遠的一個巷口之中。而在這裡,赫然已經多出了幾隊全副武裝計程車兵等候在了那裡,領頭的一個軍官名叫劉怡鳳,帶來的數十士兵都是鄧承拔之心腹,早在二人進了知府府衙的時候,這隊士兵便悄悄的圍了過來,已經將知府府衙團團圍住了!

他二人出來時,帶來的一群手下正在交談,臨挨著走近了,鄧承拔赫然聽到了一段對話。

“弟兄們,要是我們留在了武昌多好,那樣我們也能做首義的功臣!”

“是啊,要是沒有跟隨端方老賊入川,指不定咱們如今也是軍政府說得上號的一員大將了。。。你們知道那鄂中分軍政府的張炳乾嗎?嗯,就是現在的荊州鎮守使。。。咱以前跟他還曾經一同受過訓呢,結果人家參加了革命,現在都成為協統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