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頭疼,早知道就不該讓濟武也跟那黃克強一同前往上海,現在倒好了,身邊遇到事情了,連個商量的人都找不到了!”
黎元洪撓了撓頭皮,“同盟會現在把麻煩扔給我了,讓我去挑選合適的新任民軍總司令。八成是要挑撥我跟孫堯卿先鬥上一場吧?算了,前幾日來拜會過我的那個萬廷獻倒是有幾分才華,聽說他也跟孫武走進,不如就讓他任護理總司令職吧。哼,同盟會不是要推拿蔣翊武任民軍總司令嗎?孫堯卿是斷不可能答應的。不過我若監軍與他,也可坐觀他兩派先鬥上一鬥,我在一旁坐收漁翁之利!妙哉。妙哉,不過拉攏的幾員將官那裡還要先吹吹風才是!”
又端起旁邊已經冷去了得茶水,才喝了一口頓時臉上變色,“來人,給我換一壺熱茶!”
“是!”
二十七日可謂是傳奇性的一日,這一日湖北清軍調集諸部強攻漢陽民軍守軍,至傍晚已經基本掃清了民軍在漢陽城外的所有防勢,只剩下城西忠烈祠一線民軍還在堅守。正在清軍調集王佔元、鮑貴卿等四部合計六千七百餘人,準備趁夜拿下漢陽城,將民軍徹底趕下江去的時候。當晚,荊楚鎮守使李漢接湖北軍政府大都督黎元洪之請,率軍星夜趕赴漢陽,趁清軍不備調炮營開道,擊潰來犯之敵,至午夜,已將民軍防線重新推向了漢陽城西的十里鋪、徐家灣一帶,並分兵一部,呈扇形展開,撲向琴臺方向,進行火力偵察和戰術牽制。
當夜,清軍不甘心就此放棄戰略優勢,重新組織約三千人自十里鋪處強攻民軍陣地,第十標不查之下,遭失利,已退守七里廟。隨後李漢命炮營於方才攻克的黑山設立炮兵陣地,策應進攻十里鋪,交戰至五更天,清軍損失慘重之下,被迫讓出十里鋪,民軍拿下十里鋪重新構建防勢,不再繼續進攻!
琴臺方向,清軍令清將何豐林督二營以鎮守琴臺,第九標嘗試進攻未果之後撤回,停止繼續進攻琴臺。
至此,由段祺瑞指揮的,持續多日的漢陽戰役以攻陷漢陽大半民軍陣地,掌握了漢陽戰場主動權宣佈告終。民軍丟失除十里鋪至黑山至徐家灣一線外所有陣地,陷入被動局面之中!
不過清軍可沒有漢陽兵工廠可以就近補充物資,導致隨後的兩日之內,兩部戰事都只能維持在千人以下的小衝突之中,在北方清廷的炮彈跟子彈等軍資未送到之前,清軍炮營只能對著民軍於十裡鋪一線新搭建的幾處炮臺無能為力!
1911年11月27日之所有將成為未來歷史書上需要大書特書的一天,不僅僅因為漢陽戰事,在這一天,另一場決定了南北議和局勢的戰役也跟著打響了,那便是由江浙聯軍發起的南京戰役!
繼十一月初的第九鎮進攻南京失敗後,第九鎮統制徐紹楨赴上海與革命黨洽商。上海都督陳其美與江、浙各省起義將領集會,後決定組織江浙聯軍,攻取南京,支援漢口、漢陽保衛戰,發展東南各省的革命形勢。會議推徐紹楨為總司令,設司令部於鎮江,設總兵站於上海。
藉著從十一月中旬開始,各處革命軍陸續集中於鎮江及其西南地區,總兵力達1。4萬餘人。聯軍的作戰方案是先驅逐南京城外清軍,奪取各要塞炮臺,再攻取南京城。具體部署是以淞軍為右翼,攻烏龍山及幕府山炮臺;浙軍為中路,由麒麟門進佔紫金山,向朝陽門、太平門進攻;江蘇軍為左翼,經淳化鎮向雨花臺進攻;鎮江軍為預備隊,隨中路前進,攻天堡城;滬軍擔任警戒;海軍配合陸軍進攻,掩護、運載陸軍登岸;鎮江軍一部與揚州軍進攻浦口,斷敵退路。
聯軍奪佔外圍各據點的戰鬥於1911年11月23日打響。
當日夜,右路淞軍和一營浙江軍,乘兵艦直趨位於城北的烏龍山麓,在守臺官兵內應下,很快攻佔炮臺。24日晨,又攻佔幕府山炮臺,並從幕府山炮臺發炮向清軍北極閣司令部及獅子山炮臺猛烈轟擊。同一天,中路浙江軍進至馬群,擊斃清軍統領王有宏,攻佔孝陵衛,前鋒抵達紫金山一線。25日,清軍反攻幕府山、孝陵衛,被聯軍擊退。此時,左路江蘇軍也進展順利,在佔領上方鎮、高橋門之後,進逼雨花臺。至此,南京城外製高點大多為聯軍攻取。
11月25日晚,江浙聯軍進行攻城準備,當日中午,中路浙江軍向朝陽門發起攻擊,左路江蘇軍進攻雨花臺。清軍在天堡城發炮轟擊攻城江浙聯軍,頑強抵抗。進攻沒有取得進展,第一次攻城遂告失敗。為了迅速攻下南京城,聯軍司令部被迫考慮將滬督陳其美拉入聯軍之中,於是派人至上海同陳其美密談之後,隨後陳其美髮兵一千五、而後又調兩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