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部分(2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中日之間的和平恐怕是無法維持了,總統顯然已下定了決心,否則的話,去年日本人在南洋跟朝鮮百般挑釁,中國之遠洋海船被多次扣押,他都默不作聲,只讓外交部去交涉。

那是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中國沒有做好準備,民國還沒有做好準備。

而如今,總統一改之前的沉默,抓住一個藉口開始咄咄逼人,怕是早就做好了準備了。

他畢竟是民國的國務卿,整個國家名義上的第四號人物。多少對於中國自幾年前便一直開始囤積軍事物資等,收到了一些風聲。

再類比過去的幾樁勝利,登時心裡的一些不安也淡了許多。

知道自己說了也沒用,而且總統已經做了完全準備。孫寶琦又沉吟了片刻,心裡已經有了主張。

當下放下茶杯,做了個躬,道:“日本對我中華多有覬覦之心,是虎似狼,不可不防。總統既然有了完全之準備,一切但請吩咐,敢不從命!”

第七百零七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3

1911年,自辛亥年革命在遠東這個人口最多也是面積最廣闊的國家內爆發之後,經過了短暫的混亂,民國快速走上了復興之路。

尤其在14年之後,李漢主政以來。對內澄清吏治,減免農業稅收,鼓勵農業工商,先後透過一個三年工業計劃,一個五年工業計劃,抓住歐戰帶來的機遇,為民國打下了堅實的工業發展基礎。而且從目前看來,民國的軍工跟輕工業發展並未如同他所擔心的那樣,出現畸形化發展。主要還是受惠於歐戰的爆發,協約國的持續性訂單,著實養肥了民國的輕工產業,令集中民國財政,用行政強制進行重工業化發展的李漢鬆了一口氣。

歐戰從14年打到了19年,持續長達五年多的這一場戰爭,雖然對於歐洲人而言是災難。但是對於民國而言,卻無疑是一次大機遇。保守估計,在過去的五年多的時間裡,透過種種合法途徑,從歐洲流回中國的戰爭紅利,便接近十五億華元之巨,至少有1。12億從事工礦業、製造業跟農副業的人口因此獲利,而錢包的增肥,也讓百姓們越發捨得購買一些平時他們不捨得購買的商品。

從1917年底,李漢當局連連出**相關政策,開始宏、觀調控對外貿易,鼓勵跟擴大內需市場,以立足於現在著眼未來,儘可能實現經濟的軟著陸,以避免歐戰結束後,太過依賴於歐洲市場的民國製造業陷入大面積的破產之中。此政策目前已經實行近兩年,從目前來看成果斐然。以工代賑、國家鉅額採購以及開始初步普及全部六成縣鎮的供銷社系統,源源不斷的將市面上的富餘商品銷售往農村跟偏遠山區。尤其是四川地區,政府率先採購了一批約2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用於向偏遠山區供銷社運送物資,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到了民用飛行器的製造。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民主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有人曾經這句話歪曲理解,實際上他的意思卻非常明確,唯有國民無生活之憂,百姓富足安樂,方才會誕生更多的渴望。比如,改變自己低下的社會地位,才會關注國事、才會主動上進學習、才會積極謀求改變。

民國現如今就是最好的例子,李漢在民主這一方面,從來沒有去過分的引導什麼。結合後世上百年間絕大多數國家的經驗,他總結出了一些心得。所以,在他主政幾年間,撥出鉅額財政用於發展教育,大肆修建地方一級小學學堂,於重點縣城普及中學學堂,於各省治屬發展高等教育。累數年之功,目前中國之教育環境比起清末已經大為改善,這也為民國文化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種背景下,民國國民民智已開,對於時政也越發的關注起來。

於是乎,當四月,《日本恬然無恥,炸我軍事鐵路,致五死六傷!》標題的新聞出現在民國各大報紙上之時,訊息一出,整個國家都沸騰了。尤其是東北軍區總司令李濟深也在政府咽喉報紙《中國之聲》上,援引憲法鄭重警告日本人,軍列與軍事鐵路均屬於民國國防軍事建築,一旦遭遇外國敵對勢力破壞,等同宣戰等等後。

日本人在東北皇姑屯炮製了一樁慘案,公然使用軍事炸藥炸燬鐵路,致使隸屬東北軍區第四炮兵師的專屬軍列受損,同時車上所承載的朝鮮革命黨人李承晚等非死即傷,如此公然無視中國之舉動,令國內反日之聲高漲,一時之間,最先反應過來的那些激憤青年們紛紛罷課申請遊行示威,中國民間反日之聲早一次高漲起來。

中日兩國矛盾由來已久,尤其是這幾年,民間的反日之聲從未停歇過。

一方面是政府在刻意引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