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部分(3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1919年,一如變緩莫測的1911年一樣。歐洲已經看到了戰爭結束的希望,隨著同盟國在戰場上的敗退,我們的精力需要逐漸回到亞洲。我們認為戰前對盟友日本的指望,因為日本人的對外擴張野心和國內政局一直的動盪不安,已經化為了泡影,這個國家已經成為了遠東局勢不穩的一個禍根!”

“值得一提的是,新崛起的中國給了我們很多新的選擇。歷史證明了,過去我們選擇了日本,挫敗了中國的崛起同時也遏制了沙俄的擴張。如今隨著日本日漸崛起為一頭龐然大物,並且開始威脅到我大英帝國在太平洋、在遠東的利益,我們認為,在中日圍繞東亞領導權的戰爭中,大英帝國需要保持絕對中立,甚至可延續過去帝國一貫之政策,務必保證兩個黃種人國家之間的勢力平衡。”

“倘若能夠保證中國不倒向蘇俄,那麼,維持這個國家在遠東陸地上的龐大軍事力量,有助於遏制邪惡的紅色政權對文明世界的滲透,但為了防止這個國家的尾大不掉,我們認為還應該限制其在海洋跟天空之上的發展。至於日本,維持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有利於封鎖國土遼闊的蘇俄跟中國走向海洋,同時也能起到牽制美國在亞洲擴張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大英帝國有必要在這一場中日全面戰爭中扮演一箇中立者的角色。我們不僅要竭力維持中日兩國的勢力均等,還要保證中國能夠全身心的投入這場戰爭當中,以儘可能的削弱日本激進勢力對遠東跟太平洋和平的威脅,同時,強大的日本,必然會令新崛起的中國損失慘重。”

“我很遺憾的看到,不少國內的觀察家和舊的殖民主義者認為有必要用更加強硬的手段來敲打中國這個新崛起的國家,國內政策的轉變令中國隊我大英帝國之間的不信任逐漸加劇,而一旦帝國選擇了站在盟友日本一邊,力主向革命之中國政權施加壓力,那無疑將是一場災難。”

“對於西方國家而言,在李漢總統地強力外交手段之下,一個日漸崛起的中國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一個過分強大的日本,同樣也不符合帝國的利益。”

“在新來到的1919年,不僅是歐洲文明正在發生轉折,亞洲的發展也正走向了最大的轉折點。還請首相及諸位大臣三思……”

——大英帝國駐華首任大使巴爾特回憶錄《我在中國的九年》當中收錄的一篇他於1919年中日全面戰爭期間發往國內的長稿。(這本書雖然有些事實當中充滿了著者過於主觀的意圖。但是著者提供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讓本書成為中外眾多近代史研究者非常重視的一份史料性著作)

巴爾特大使坐在總統府的會客室裡面,心神不屬的享受著總統府提供的香濃的咖啡。和他在一起的,還有美國法國兩國大使。眼看著中日戰爭都快打響小半個月了,他們才接到民國那位大總統的接見。

中日戰事突然爆發,而且竟然是中國率先挑起的,這令西方協約國家在震驚之餘,更多的是不知所措。他們雖然對中日合約提出了保證,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事態突然就像烈火一樣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

會發生這種結果,其實並不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事實上早在1911年這個國家發生了革命之後,就有人猜想到了這一天的到來。一個革命之後走向強大的國家,必然要與欺辱這個國家的列強尤其是割佔了民國大量領土的日俄兩國走向戰爭。

只是,任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天會到來的那麼快。

畢竟1914年的中日山東之戰才結束沒幾年,隨後在又爆發的中俄戰爭之中,中國雖說趁機收回了大量被俄國所佔領的領土,但本國的損耗也絕對不小。

事實是很明顯的,革命之後的中**事力量經過過去的發展逐漸強大,尤其是他們掌握了亞洲最強大的空中力量,在掌握天空之後悍然向日本佔領下的遼東半島跟臺灣朝鮮等地發起了突襲。如今的整個民國政府其實就是披上了一層政府外衣的軍事集團,不少在華外交官都認為過去的勝利令這個國家的決策層空前自信,他們甚至不再考慮失敗後會如何,也許在它們眼中開戰便是勝利。

一個革命之後開始驕傲甚至自大的國家!

這是在華不少外交官的心聲,但巴爾特卻不這麼認為。英國人一直有收集情報的習慣,所有人都只知道日本在華經營了一個強大的情報網路,卻不知道除了日本人以外,英國、法國、俄國、德國在華都有自己的情報網,尤其是最早開啟這個國家國門的英國人,大英帝國的天然強大,令他們哪怕是進行情報收集,也有為數不少的二鬼子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