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五十對五萬(4 / 4)

抓馬安邦,生擒也好,擊殺也罷,總之是得幹掉他,生擒最佳。其次,肯定得成功突圍,回到齊朝,之後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挑戰。

“這一點,倒是很符合當時的局勢。”

李鴻運簡單分析了一下之後發現,抓馬安邦是當時唯一的選擇。

當時,義軍已經作鳥獸散,以虞稼軒當時的聲望,想振臂一呼就把這些人全都再次集中起來,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當時作為義軍,最大的目標,自然是收攏儘可能多的人,歸附齊朝。

畢竟他們處在金軍的統治地帶,雖然有十幾萬人,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強的戰力,一旦金軍騰出手來,他們就要全軍覆沒。

甚至都不需要金軍親自出手,只要想辦法策反一下,就足以讓義軍分崩離析。

耿大帥被馬安邦叛亂刺死,也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耿大帥和虞稼軒一直在忙著要歸附齊朝,只是因為耿大帥的死,而被打斷了。

現在虞稼軒要實現自己的抱負,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齊朝,而且要帶走更多的人。

而帶走更多的人,還是需要聲望。

怎麼才能有聲望?

很簡單,殺了馬安邦,就是最大的聲望。

可想而知,如果真的能生擒馬安邦,對義軍肯定是一個巨大的鼓舞,那麼至少有一部分義軍會再度聚攏起來,就有“挽狂瀾於既倒”的可能性。

當時虞稼軒決定冒險深入敵營去抓馬安邦,多半也是出於這樣的考量,而不僅僅是“復仇心切”的悍勇。

虞稼軒或許是個猛人,但同時也是個滿腹經綸、才氣無雙的讀書人,絕不是什麼沒腦子的莽夫。

所以,關鍵的問題,就卡在這最後一步了。

五十騎,如何在五萬人中,抓走首領馬安邦,而且還要成功突圍南下?

李鴻運原本以為,這件事情就跟很多網上文章說的,主要是因為虞稼軒如何神勇無敵,反正就是像秦開雲將軍一樣不講道理地往敵營裡一衝,神擋殺人、佛擋殺佛,一路殺到馬安邦面前,把他綁了,然後再返身原樣殺出去。

然後他試了一下,結果是寄。

根本不可能!

這畢竟是冷兵器時代,五十人對五萬人,就算單兵差距再怎麼大,這也是一場絕對不可能打贏的仗。

------題外話------

祝各位考生高考順利~都考上心儀的大學

7017k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