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煙奔騰、蹄聲陣陣,一萬騎兵在李鴻運的帶領下,從夏軍的大營中殺出。
當然,這一萬騎兵,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展開。
虎牢關之外的地形本就比較狹窄,這一萬騎兵也都是從綿延甚廣的各個營帳中抽調出來的。
所以,李鴻運真正能夠帶在身邊的,也不過是千餘人,而更多的騎兵則是跟在身後,由各級將官帶領。
騎著馬,李鴻運有點後悔。
哎,真該抽時間去考個駕照的!
有沒有騎兵的附屬身份,在這個時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但後悔歸後悔,他畢竟也只能選擇一個附屬身份而已。
此時,他倒也不是完全不能騎馬。
之前他也花了很長時間在騎兵試煉上,雖然沒能通關,但也磨練了自己的騎術。而且,梁朝時馬鐙和高橋馬鞍早已普及,既然騎的是有鐙馬,那麼對於李鴻運來說倒也不算太難。
更何況,他現在使用的是竇建德的身軀,竇建德本身的騎術也不錯。
如旋風一般衝出大營後,李鴻運很快看到了梁軍。
果然,秦王沒走!
這位果然不愧為作死小能手,先是在見到夏軍斥候之後,大喊“我秦王也”引對方來戰,然後射死了幾個人;而後,他甚至還不走,在這邊慢悠悠地逛,彷彿就是在等著夏軍的大軍過來。
那麼此時秦王身邊有多少人呢?
也就幾個人,兩隻手能數得過來。
李鴻運知道,這還是秦王更預留在後方的一些人匯合之後的人數。
按照史料記載,此行秦王本來就只帶了數十名精銳騎兵,而在前行的過程中,他不斷地將人留在後方不同位置作為接應。而等他真的來到夏軍營寨附近的時候,已經只剩兩個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敢高呼“我秦王也”然後跟夏軍開打,這確實是一般人幹不出來的事情。
在竇建德得知訊息的時候,秦王已經跟夏軍的散兵斥候以及小股部隊打了一陣。
秦王顯然並沒有打算撒丫子逃命,他且戰且退,一邊不斷射死敢於追上來的夏軍騎兵,一邊跟自己預先留在後方的騎兵匯合。
而等到竇建德派出數千騎兵部隊再次追來的時候,秦王已經安然無恙地撤退到安全地帶,並且讓竇建德的騎兵部隊一頭扎進了他早就安排好的包圍圈。
想來那些夏軍騎兵,也是夠憋屈的。
這一路上勐追,雖然不斷地在被射死人,雖然秦王身邊的騎兵也在不斷增多,但往往都只是一兩個、兩三個地增多。追了好長一路,秦王身邊的騎兵也才增加到幾十個而已。
於是在這種警惕又放鬆、再警惕再放鬆的無限迴圈之下,這些騎兵顯然都已經上頭了,等到他們終於徹底上頭的時候,秦王的埋伏已經在等著他們。
攻心之計,恐怖如斯。
不過,李鴻運既然已經提前知道了劇本,自然也可以對竇建德的佈置做出相應的修改。
他先是為求穩妥,將數千騎兵直接提升到萬人,而後便是不放心別人領兵,自己親自出擊。
雖然這不是竇建德的風格,但李鴻運心裡清楚,自己親自出擊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可若是派別人出擊,那就真的白給了。
果然,看到夏軍騎兵之後,秦王拍馬就跑。
李鴻運還沒來得及看清楚他的臉,只能遠遠看到秦王穿著華麗的明光鎧,胯下是一匹高大神駿的大青馬。
之所以一眼就確定了這是秦王,是因為他身上辨識度比較高的元素實在太多了。
此時梁軍的鎧甲還不是後世能夠看到的那種標準的明光鎧,但考慮到秦王三番五次殺入敵陣、在馬都換了好幾匹的情況下還依舊能全身而退,可以見得他身上的鎧甲一定是十分精良的。
此外,秦王在於竇建德作戰時,騎乘的正是青騅。他所騎乘的六匹駿馬被刻在他與皇后的合葬墓中,因此相關事蹟也被記載了下來。
而且,秦王還揹著一把明顯比正常大出一號的強弓。
這三點資訊,已經足以確定秦王的身份。
李鴻運當即拍馬,大勝喊道:“追!有人能射秦王烏騅馬一箭者,賞五十金!有能傷秦王者,賞百金!有能殺秦王者,賞千金,封侯!”
崽賣爺田不心疼,反正花的都是竇建德的錢,李鴻運才不在乎。
更何況,如果讓竇建德提前知道自己的命運,他恐怕會給出比這更多的賞錢。
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