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腦子清醒的正常人,蕭瑀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勸諫。
然而,殿內古怪的氣氛,卻讓他的求生欲悄然佔據上風,並未第一時間發言。
眾人沉默片刻之後,太子說話了。
“回稟父皇,臣以為此計可行。
“長安懸於突厥人的刀鋒之上,每到初秋,突厥人都可以沿著涇河河谷南下,不論他們是走太原還是走豳州,都為禍甚重。
“若是向南遷都,突厥人便不能再以長安為目標,我朝便可安枕無憂。”
齊王也點頭:“父皇,兒臣也認可此計。”
裴寂沉默片刻:“陛下若是下了決斷,便該早日實行,以免夜長夢多。”
梁高祖很高興:“嗯,很好,看來諸卿與我的想法一致。
“既然如此。
“宇文愛卿,你是中書侍郎,便由你替朕越過南山去考察樊、鄧一帶,若是有可居之地,便遷都過去。”
所謂樊鄧,便是古代樊國、鄧國的遺址。也就是後世襄陽一帶。
這裡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往西北走可以走武關進入關中,東方便是淮河,是整個江淮防線最為至關重要的地方,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裡確實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絕佳壁壘。
齊高宗在剛剛南渡時,李綱便將此地作為國都的理想地點之一,而後來齊朝之所以能抵禦北蠻數十年,也是靠著襄陽與淮河防線。
它唯一的問題在於……
太靠南了。
更何況,在梁朝時整個華夏的經濟中心還沒有南移,北方的經濟條件仍舊高於南方。
關中平原雖然面積不大,但沃野千里,仍舊是當時最為繁華富庶的地區。
而且,河東、河北這兩地的經濟水平,也高於南方。
長安、洛陽這兩座城市,可以將關中、河東、河北、川蜀、南方等地給連線起來,在當時來說,不論是地理位置或是險要地勢,全都是建都的不二之選。
若是南遷到樊鄧一帶,固然在地利上更好一些,但此地對於關中、河東、河北這些地區的掌控力將會大幅下降。
換言之,基本上等於是把這些寶地白扔給了突厥人。
蕭瑀徹底迷湖了。
他難以理解為什麼這些人竟然全都同意了這個方案。
且不說焚燬長安、長安城的百姓要怎麼辦,就算能將百姓全都遷走,那除了長安之外的其他城池、村落呢?
沒了長安,突厥人難道就不能去搶別的地方了嗎?
遷到樊鄧一帶,如果勉強要找到唯一的好處,就是以梁高宗和太子為首的統治階層能夠更加高枕無憂,因為突厥人幾乎不可能打到那個地方。
至於關中、河北、河東突厥肆虐……
顯然,他們打算把頭埋到沙土裡當鴕鳥,裝看不見。
蕭瑀雖然內心十分不認同這個扯澹的計劃,但看到太子、齊王和其他的重臣竟然全都不反對,他也不敢說話了。
畢竟,梁高祖也並非一個心胸寬廣的皇帝。
以上帝視角觀看這一切的李鴻運差點高血壓犯了。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他差點以為自己手裡拿的是齊朝的劇本。
北方蠻族南下,統治階層的對策是遷都……
這既視感未免也太強烈了一點。
齊朝正統在梁高祖?
眼瞅著遷都這麼扯澹的方案真的要推行下去時,殿外傳來了急匆匆的腳步聲。
秦王邁著大步前來,身上都被雨水淋溼。
“父皇,不可遷都!
“戎狄為患,自古有之,父皇以聖武龍興、光耀華夏,精兵百萬、所徵無敵,此時不過是胡寇犯邊,尚未有大戰,便要遷都以避鋒芒,豈不要成四海之羞、百世之笑嗎?
“歷朝歷代都有勇將為國北征,兒臣為秦王,為國領兵,胡塵不息,是兒臣之過。懇請父皇派兒臣出兵,數年之內,必然將頡利之首獻給父皇!
“若是兵事不利,再言遷都未遲。”
梁高宗看到秦王到來,又聽他說反對遷都,臉色本來沉了一下。
但聽秦王說完之後,臉色卻又有所和緩,考慮一番之後說道:“善。”
以上帝視角看到這一幕的李鴻運,自己都有點為梁高祖感到羞恥,結果沒想到,梁高祖竟然還頗為受用的樣子。
什麼聖武龍興、光耀華夏?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