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平倒是也想過,能不能將真正的神策軍、那些富家子弟也全都強行抓過來,讓他們上戰場?
而想過之後的結論是,不能,也沒意義。
首先,這些富家子弟都是在京師中很有地位和權勢的權貴子弟,他們既然能買通宦官、進入神策軍中,那麼也就意味著家中一定很有背景和勢力。
這樣的人藏起來了,就算知道地方,能去抓嗎?
其次,軍情緊急,朝廷也一直在催,就憑著趙海平此時手下的這些人,想要將這些富家子弟全都抓回來,根本就沒有這個時間。
最後,就算真的全都抓回來了,又能如何?
這些養尊處優的富家子弟平時也根本不訓練,聽說叛軍到了當場就抱頭痛哭,他們的戰鬥力還真不見得能比這些地痞流氓、無業流民要高。
想到這裡,趙海平也只能默默地嘆了口氣,帶著這三千人趕赴戰場。
臨行之前,朝廷信誓旦旦地表示:“你們先行一步,援軍隨後就到!”
趙海平心中呵呵,對此基本上沒抱太大希望。
援軍?
就他這支先鋒隊都這樣的尿性,還指望著援軍?
如果真能有援軍的話,此時早就一併調撥給他,去抵抗叛軍了。
大軍開拔。
對於已經經歷過許多場戰爭,也曾經統帥過數萬大軍的趙海平來說,此時帶著三千人,基本上可以說是毫無壓力。
古之名將的兵法中往往都有一句話,叫“治寡如治眾”,或者也可以叫“統兵多多益善”。
意思就是說,真正兵法大成的名將,統帥三千人和統帥三萬人,又或者是統帥三十萬人,都是一樣的。
因為兵法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命令的上傳下達、行軍規則、行軍佈陣等等,真正的名將對於這些都已經是爛熟於心,自成體系,所以不論手下計程車兵增加多少人,都不會造成指揮上的混亂。
而一些庸將就不同了,往往是人數越多越亂,甚至指揮十幾萬大軍時,能維持陣型不崩就不錯了。
趙海平雖然還未達到“治寡如治眾”的境界,但經過了鄧元敬和韓甫嶽兩位名將的指點和傳授以後,也基本上有了七八十分的層次,能夠統帥數萬大軍作戰。
此時帶領三千人,自然是不在話下。
只不過這三千人並不是什麼訓練有素的軍隊,裡面有很多臨時被富家子弟拉過來的地痞、流氓、流民,這都是鄧元敬將軍在選拔士兵時明確表示不想要的。
而且,這些人對於軍旅之事基本上也是一竅不通,如何列陣,如何識別旌旗,如何辨識軍令等等,裡頭大多數人都毫無概念。
時間緊迫,趙海平也不可能像當初在“八千里路雲和月”這個副本中一樣慢慢練兵了。
他只能帶著這三千人一邊趕赴戰場,一邊在路上不斷地觀察、篩選適合做基層指揮者的人選,逐漸地確立整支軍隊的組織架構,並努力地向這群烏合之眾傳授軍旅中的種種細節。
兩日後,成功趕到華州。
但此時華州的軍民都已經逃到了山上躲避叛軍,華州只是一座空城。
趙海平只好下令在城中搜尋。
因為這支軍隊在踏上征途之前,朝廷根本就沒給他們什麼給養。別說是充足的武器裝備了,就連軍糧都已經吃完。
現在趕往潼關至少還有三天的路程,如果不能在華州中找到吃的,就只能餓著肚子前往潼關。
那樣的話,恐怕到潼關之前,趙海平這個統帥就已經被譁變計程車兵給殺了。
好在搜刮一番之後,在華州的倉庫中找到了1000多斛小米。
這些東西,基本上也就夠三千人勉勉強強吃三天。
除此之外,整個華州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能吃的東西了。
顯然,城中軍民撤退的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基本上把能帶走的糧食全都帶走了。
拿到了這些勉強能吃的陳米,趙海平再次帶人前往潼關。
三天後,三千人趕到潼關。
而之前從華州搜刮到的小米,也正好全都吃完了。
趙海平見到了潼關的守將齊克讓,只是看到這位守將之後,趙海平心裡又是涼透了。
只見齊克讓面有菜色,士兵也全都打不起精神。
趙海平試探著問道:“齊將軍……潼關,可還有軍糧?”
齊克讓沉默片刻:“張將軍,你帶著神策軍從京師支援,難道……沒帶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