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善斷案,有賢名,以其出任大理寺丞,實相宜也。”李顯並沒有賣關子,笑呵呵地將狄仁傑的履歷一一報了出來。
“哦?原來如此,唔,此人如今方才正七品下,躍升從五品下,雖有超拔之嫌,然,既是七弟所薦,為兄必盡力以成之。”
李弘一聽李顯將這個叫狄仁傑的小官之履歷報得如此順溜,不由地便以為此人必是李顯暗中培植的心腹之一,自是很滿意李顯接過了橄欖枝的舉動,至於狄仁傑到底有沒有本事,李弘是一點都不關心的,這便笑著應承了下來。
“若得如此,那便是朝廷得一賢才之造化也。”李顯只一看便知李弘誤會了,可也不說破,只是笑著回了一句,而後,便即起了身,對著李弘便是一躬,出言告辭道:“臣弟多謝太子哥哥盛宴款待,然,臣弟實不勝酒力,且容臣弟暫且告退,日後當再來向太子哥哥請益。”
“臣弟告退。”
始終默默地旁聽著的李賢見李顯請辭,他自也不想再多留,便即也站了起來,淡然地附和了一聲。
“那好,上了一晌午的朝,為兄也是乏了,二位賢弟慢走,為兄便不送了。”李弘此番邀宴的目的都已達到,或者說他自認以為都達到了,自是不會再多挽留二王,這便笑著點了點頭,示意二王自便。
“七弟,楊武其人為兄還是知道的,其出掌大理寺似無不妥,七弟為何……”出了東宮之後,李賢滿腹的心思自是再也按耐不住了,連馬車都來不及上,便急吼吼地問了起來。
“六哥,上車說。”
這會兒周邊全是隨侍人員,李顯實不想當眾討論這些隱秘事宜,不待李賢將話說完,便即截口攔了一句道。
“太子要在大理寺動手了!”卜一上車,也沒等李賢再次開口發問,李顯便先已將結論拋了出來。
“啊,這……”
李賢還真沒想得如此深入,只是在遺憾李顯拒絕了太子給出的大理寺卿之位而已,這乍一聽此等震撼訊息,登時便被嚇了一大跳。
“六哥莫急,且聽小弟道來。”李顯自信地一笑道:“太子哥哥此番所為實是情不得已,他若是不反擊,則大勢去矣,只是選擇的時機略有不妥,此際父皇尚不能理事,強要動手,只能是撞個頭破血流,他若是就此倒下,你我兄弟也沒得好日子過,故此,小弟隨便舉薦一個幷州法曹,不外乎是為了拖延一下太子哥哥出手的時機罷了,依小弟看來,秋高氣爽時,方是動手之良機,是時,父皇無恙,必會親政,你我兄弟再從旁協助一下,當可定大局也,不求能將大理寺盡握手中,能得其數官之位,餘願足矣。”
“嗯,也好,那就這麼說定了!”
對於李顯的能耐,李賢一向是信服的,更令其放心的是每番用計之後,得利的大頭都是他李賢笑納了,此時聽李顯說得如此肯定,他自無不信之理。
第一百一十七章意外的別離
乾封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子李弘、潞王李賢、周王李顯聯名上本,保薦原禮部侍郎趙仁本出任吏部尚書之職,群臣紛紛跟風附上本章,奏本如雪片般飛入了內禁,暫代天子行權宜事的武后頂了三天之後,終於無奈地準了三位皇子的聯名保薦,劉祥道一案至此算是告了個終了,其結果只能算是太子與武后兩敗俱傷,誰都不曾佔到上風,唯一得利的也就是李賢兄弟倆,趁機在朝中狠塞了一撥人馬,儘管大體上還是中下層官員居多,可實際的影響力卻已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起來。
乾封元年五月底,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其三子為爭王位大打出手,暫掌國事的長子淵男生敗北,不得不投靠大唐,並上本請求大唐發兵相助,六月初六,奏本抵京,大病剛愈的高宗大會群臣,商議對策,經朝議,決意出兵高句麗,六月初七,高宗下詔,命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援泉男生;命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擔任嚮導;又命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共同討伐高麗。
乾封元年九月初三,龐同善大敗高麗軍,與泉男生會合。高宗詔命泉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命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宰相郝處俊為副大總管,契苾何力、龐同善亦為副大總管併兼安撫大使,左羽林軍大將軍薛仁貴為前鋒軍主將,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亦受李績節度,諸路合擊高麗。徵調河北諸州縣的全部租賦以供遼東軍用,一場規模浩大的滅國之戰就此開始了。
要打大仗了,還是一場註定必勝的大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