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兩個半月,說長不算長,眼一眨便溜過去了,可就是這麼短短的幾十天裡,光是摺扇一項李顯就足足賺了近萬貫——自打宮中開始流行摺扇之後,權貴之家自也都跟著有樣學樣,僅僅十數日間,小巧的摺扇便成了京師最流行的小玩意兒,上至權貴,下至屠夫走卒,幾乎人手一柄,所差的不過就是摺扇的檔次罷了,有錢的玩金玉,沒錢的就白扇子也能將就,李顯所搞的那個摺扇場子接連擴建了幾回,產量依舊是供不應求,不止是京師地面的商賈扛著現錢在登貨,便是洛陽乃至江都等地的客商都蜂擁而至,每日裡收回來的銅錢之多,只能用牛車來拉,可把李顯給樂得嘴都合不攏了。

第一炮順利打響,財源可謂是滾滾而來,然則李顯卻並沒被摺扇的暢銷衝昏了頭腦,只因他很清楚摺扇這玩意兒工藝簡單,仿製極易,現如今市面上都已出現了“山寨”貨,只是因著水貨的規模尚小,質量也遜得很,這才讓李顯賺得個盆滿缽溢,到了明年,那可就甭想有今年的光景了,畢竟“山寨”這玩意兒可是國人的看家本事,源遠流長得很,沒啥東西是國人仿製不出來的,不過麼,李顯也不在意,畢竟摺扇只是李顯用來挖第一桶金的工具罷了,就算放棄了也沒啥大不了的,等明年旁人一擁而上玩摺扇,李顯這頭可就準備上香皂了,只要有新東西源源不斷地整出來,自是不怕沒錢賺。

錢可是好東西來著,李顯自是不會嫌錢多,實際上,就這麼一萬貫的錢財李顯還嫌少呢,不說別的,光是林虎那頭暗中在京師各處開酒樓茶肆的花銷就去了近半,再算上高邈那頭跟宮中大小宦官們通關節、收買人心的費用,一萬貫就已剩不下多少了,至於鄧誠那頭麼,商號的擴大運營也需要銀子的支援,就這麼著,但見錢如流水般地進來,又如流水般地出去,鬧得李顯的府上像似開銀行搞存貸一般,真落到李顯口袋中的還真沒多少,不過麼,話又說回來,錢賺來就是為了花的,只要能花在正道上,哪怕再多李顯也絕不會心疼。

羅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同樣的,李顯所想要的情報體系乃至基本班底的建設也不是旦夕便能看到規模的,急自然是急不來,只能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李顯有十足的理由相信,只要時間充裕,一切皆有可能,當然了,那些都是遠景,暫時只能想得到,卻摸不著,李顯自不會坐在那兒空想連篇,樂呵歸樂呵,李顯卻始終沒忘了關注朝局,尤其是高宗封禪泰山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李顯記得很清楚,前一世時,高宗同樣是在明年正月初一封禪泰山,也同樣是出自武后的鼓動,期間發生的變故無數,每一樁都具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其中的頭一個變故便是武后慫恿高宗讓其擔當亞獻,理由是“皇帝乃是天子,祭祀上天屬家事,豈能由外人擔當獻祭,妾乃媳婦,當自為之”,高宗居然同意了這麼個荒謬的理由,下詔由武后為亞獻,燕王妃為終獻,生生將一場好端端的封禪儀式搞成了千古之笑柄。

封禪乃是大典,自古以來皆有定例,首獻自然是皇帝,而亞獻則由禮部尚書擔綱,至於終獻麼,一般情況下則是由朝中最德高望重者擔任,被武后這麼一亂改,隆重的儀式立馬成了小丑劇,說是遺臭萬年也絕不為過,當然了,武后之所以會如此胡搞,自然有著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前一世封禪時,武后已經臨朝,與高宗合稱二聖,只是地位尚不穩固,擔當亞獻一來可彰顯身份,二來也可趁此封賞群臣的良機收買一下朝臣們的心,三來麼,也是故意如此張狂行事,看看有沒有哪位不識趣的敢站出來做仗馬之鳴,結果呢,滿朝文武連個屁都不敢放,武后的地位遂穩,再無人敢稍有違逆。

前一世的李顯只是個懦弱無能的少年親王,儘管明知武后此舉大為不妥,但卻沒那個膽子明說,也沒想得太深遠,但是今生麼,李顯可就不想再旁觀了,為了避免悲慘的將來再度重演,李顯別無選擇,只能奮起而抗爭,哪怕冒上些風險,也在所不惜,問題是前世與今生的政治生態已因著李顯的橫插一腿而有了些微的區別,至少武后臨朝這一條並沒有出現,李顯也不敢肯定武后是否還會提出亞獻的要求,故此,他只能等,等待著洛陽方面訊息的傳來——在李顯的記憶中,這份封禪詔書出爐的時間是中秋前的一天,夾雜在封賞群臣的詔令中公告天下,此際已是八月十二,算來也就是後日便可見分曉,只是李顯沒想到的是這個分曉來得比預計的還快——李顯方才剛習完武,甚至還沒來得及梳洗,東宮便來了人,請李顯即刻進宮議事。

“臣弟參見太子哥哥。”

太子有召,李顯自是不敢怠慢,簡單地梳洗了一番,便急趕著進了宮,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